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向后撤” 中欧经贸能否更紧密携手?

2017年09月22日 2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沈阳至德国杜伊斯堡双向中欧班列。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布鲁盖尔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22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欧盟经济关系2025:共建未来》研究报告称,在美国“正放弃支持和引领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的紧要关头,中欧更应思考如何全面深化双边经济关系。

  中欧经贸合作已有良好基础。双方互为对方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2016年中欧双边贸易额接近5500亿美元。据欧盟统计,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在欧盟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已从不到10%上升到接近15%。投资方面,欧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如果中欧能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对双方乃至世界都将带来巨大红利。报告称,中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若能在2020年达成,欧盟在2020-2025年间对华出口将增长三分之一,同期中国对欧盟出口将增加20%,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将因此得到改善。此外,如果“一带一路”建设与欧盟“容克计划”更好对接,不仅欧盟全球贸易额可增长6%,沿线地区也能获得更大增长活力。

  但要实现这一诱人前景,中欧之间还有不少“心结”待解。

  对中国来说,欧委会日前提议设立新的外资审查框架令人担忧。截至2017年7月,中国累计对欧盟投资达757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欧盟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曾经担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陈德铭称,欧委会这一新动向值得关注,“希望这不是关闭市场投资的信号”。

  欧盟对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态度暧昧也让中国不满。按照规定,2016年12月11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应无条件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

  “我们不要求欧盟现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只要求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使用替代国做法。”陈德铭说,欧盟目前在履行第15条义务上仍然“裹足不前”。

  在欧盟看来,欧洲企业在华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技术转让往往是单向的。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吴睿史援引欧盟商会调查结果称,不少企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挑战在加大。他坦言,中国政府做出了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定承诺,但企业投资计划“不能仅以希望为基础”,而要看到政策落实,“现在企业觉得有点‘承诺疲劳’”。

  诸如“中国抢走欧洲工作”、“中欧经贸合作只有中国受益”的论调也屡见不鲜。欧盟贸易总司副司长佩特里西奥尼此前表示,在欧洲民众中“有一种不平等的情绪正在蔓延:对中国的便宜产品,最终谁是受益者?欧洲普通民众有什么真正的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中欧解开“心结”、深化合作,要做两件事。

  一是在接受分歧的前提下寻求新突破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中欧应该坦诚承认双方存在的分歧,着力发展尚能取得进展但目前步伐滞后的合作领域,如尽早达成双边投资协定(BIT),深化金融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

  具体合作中也是如此。例如,针对中国国有企业这一中欧BIT谈判中的“硬骨头”,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建议说,中欧可以聚焦如何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而不是企业所有权。

  二是往前看、往远看。据官方数据,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总额将达7500亿美元,出境游将达7亿人次,其中蕴藏大量商机。“希望欧盟能看得远一点,抓住与中国合作的机会。”陈德铭说。(完)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