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金周期间多地楼市遇冷 业内分析称调控将持续从紧

2017年10月11日 21:24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1日电(刘雪玉)一改往年的楼盘热销景象,今年的黄金周楼市异常惨淡。多家研究机构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提供的数据表明,黄金周期间,热点城市的成交量大幅度减少。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市场交易预计仍将低位运行。“调控仍将不会放松,保持从紧的态势。”

  黄金周期间过半城市成交量下滑50%

  十月份,可以说是楼市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与往年不同,自9月22日起,西安、重庆、南昌、南宁、无锡等多个城市先后在节前出台了楼市调控措施。中新经纬客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梳理后发现,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城市为避免黄金周期间出现炒房现象,特意出台了规范措施。比如,东莞市就在节前发推出了七项措施,要求房企不得采取雇人排队营造火爆场面。

  而事实上,这种节前出台调控措施的做法,也确实有效的抑制了黄金周期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链家研究院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提供的数据表明,与2016年国庆黄金周相比,今年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超过一半的城市成交量下滑50%以上。

  此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30个热点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下调。以北京为例,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新建住宅签约仅222套,二手房住宅33套,同比跌幅达到了65%。

10月11日,市民观望湖南长沙一楼盘工地上的推土机作业。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杨华峰 摄
10月11日,市民观望湖南长沙一楼盘工地上的推土机作业。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楼市去杠杆明显导致降温幅度大

  “黄金周期间,房地产市场降温符合预期。”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黄金周期间,房地产市场降温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房地产市场受到政策效应的影响。全国各地政策持续收紧的态势下,使得房屋交易的频率放缓,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加重。

  二是,各地楼市的调控中,对于预售证的发放都有比较严厉的监管政策,一些房企若试图报高价,很难获得预售证,进而影响可售房源和供应量。三是,政策收紧的态势下,市场的心态在不断发生变化,恐慌性交易的现象在逐渐减少。

  “当前,楼市去杠杆明显,投资需求已被遏制。”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从国庆节期间的数据来看,10个重点城市中,成交量下滑幅度大的城市均处在“认房认贷”的政策环境中。“因此,二套认定标准的变化大大缩小了杠杆使用的空间,对于投资投机需求形成明显遏制作用,因此市场的降温幅度更大。”

图为8月18日拍摄的南京河西地区一处楼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图为8月18日拍摄的南京河西地区一处楼盘。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专家称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

  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如何?几位业内人士看法相同。杨现领称,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会放松。从2017年3月到10月,一直有城市出台调控政策或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码。调控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一线城市到核心二线城市到热点三四线城市。“可见,房地产政策调控是个持续的过程,未来只会针对性的加强,不会放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说,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将持续,限售政策预计将快速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后续全国可能会超过50个城市执行限售政策。

  “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降温态势,后续政策将保持连续性,政策从紧是大概率。”严跃进说,尤其是近期,房地产金融领域各类管控加大,房屋买卖的杠杆比例降低,进而使得交易规模处于低位。

  此外,严跃进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交易持续处于低位的情况下,若部分房企资金压力继续加大,后续房企降价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房企定价策略的调整,将有助于购房者降低购房成本,对自住和刚需购房者来说是件利好的事情。”(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