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金周旅游数据成绩斐然 旅游质量不高当引反思

2017年10月12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景区内游人如织(资料图)。 刘忠俊 摄  

  黄金周赚翻了,可说好的旅游质量呢?

  文/闫肖锋

  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数据可谓成绩斐然。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本次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四川省接待的游客最多,达到7145.8万人次;山东省实现旅游收入最多,达到559.6亿元;在人均消费上,海南游客领先全国,平均消费达1972.0元/人次。而门票收入仍是各地方旅游收入的最重要部分。

  与此同时,游客投诉仍然不断,一些曾经的明星景区甚至出现恶劣的伤客事件。各景区在提升旅游经济、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旅游景区有较大差距。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中国游客也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流,但在中国的旅游质量仍然不高,这的确是个应该反思的问题。

  从2013年十一长假的4.28亿人次至今,短短几年游客数量便增长了将近70%。“十一黄金周”在拉动国民消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上有功,但我们不能“一俊遮百丑”,看不到中国旅游市场的那些短板,看不到人们拥堵在高速路上的长假之苦。

  冷静观之,提升我国的旅游质量,重点还在改善地方旅游水平,实现提结构、上档次,以及切实推广带薪休假制,让大家真正实现分时度假。

  首先,地方旅游水平之所以上不去,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参照样本,相信国人大规模的出国游可以带回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但景区管理水平依然落伍,主要是因为没有动力,游客太多,钱太容易赚。

  面对国内新消费阶层消费需求的提升,权利意识的高涨,国际化视野的开阔,而国内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大家应有危机感才是。国内已经有不少景区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比如新世纪以来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的一度衰落,以及类似青岛“天价虾”事件对地方旅游品牌造成的严重损伤,这些都足以敲响警钟了。

  要改变国内景区一味偏重门票收入的弊端,地方政府就必需痛下决心。一是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害群之马”,发挥行业监督的作用,让内行人监督内行人;二是适时提升旅游项目的档次,让旅游品类从团客经济,走向体验经济、休闲经济,让旅游收入多元化、丰富化、高档化。

  其次,只有切实推广带薪休假制,真正实现分时度假,才能改善大家“一窝蜂”拥堵在高速路上的低水平旅游体验。

  一直以来,取消长假的呼声不断,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应该调整集中休假制度,落实带薪弹性休假,即在已取消五一长假的基础上再取消十一长假。而从民意反馈来看,多数人还是舍不得长假的,但对长假引发的诸多问题也感到无可奈何。

  其实,呼吁取消长假背后的真命题,是如何切实推进带薪休假这条法律的问题。

  欧美带薪休假的法律法规非常健全,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和结果。在我们劳动者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企业还在偷偷实行周六工作制的现实背景下,虚幻地谈强制落实带薪休假,最多只能是口号。事实是,带薪休假从1995年写进《劳动法》,到2008年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尽管媒体呼吁强制落实,实际上进展不大。

  就推进落实弹性休假或带薪休假而言,眼前的难点,一是执法到位的问题。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做法,必须强制纠正,以改变劳动者弱势地位。二是各单位休假制度的协调问题。度假是家庭计划,需要夫妻双方和孩子所在的机构均开绿灯,分时度假才能得以实现。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于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