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旭明:坚持“工业强市”战略 开创黄石经济新局面

2017年10月20日 20: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10月20日,十九大代表、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 陈延特 摄

  马旭明: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 开创黄石经济新局面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薛枫)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黄石市如何贯彻落实?需要克服哪些主要问题?十九大代表、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20日做客新华访谈就此展开探讨和交流。

  马旭明表示,黄石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实现赶超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向全市发出了“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的号召,并出台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

  在国家强调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黄石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再创辉煌?

  马旭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为我们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增强了发展信心。习近平同志也曾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应该说,黄石的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痛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差距在工业,短板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所以,市委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实现赶超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向全市发出了“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的号召,并出台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具体来说,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理念。理念转变是发展转型的前提。长期以来,资源型主导的发展模式,使我们干部头脑中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今年,我们到长三角等一些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照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黄石工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

  二是抓产业。坚持产业主导,全面拓展产业的高度、长度、宽度和深度。在高度方面,重点推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在长度方面,主要是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在宽度方面,大力提升产业集聚度,构建4个千亿元产业、2个500亿元产业、若干个200亿元产业,着力打造工业强市的“四梁八柱”。在深度方面,注重发展绿色工业、循环工业、低碳工业,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是抓创新。创新是工业的生命。我们将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人才,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进一步擦亮“黄石制造”。同时,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和特色行业的冠军企业。

  四是抓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业发展中审批瓶颈、要素瓶颈、环保瓶颈等难题。比如,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降成本改革,全领域推进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提速增效,全方位降低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真正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五是抓港口。我们把港口物流作为工业强市的重要引擎,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的思路,加快建设黄石新港,着力打造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新港。今年8月,我们开通了3条近洋国际直航航线。前不久,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铁路项目建成通车,全面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武汉等周边地区对接融合,建设大港口、构建大通道、发展大物流,为工业进一步腾飞插上“翅膀”。

  六是抓服务。能不能实现工业强市赶超发展,关键靠干部。今年以来,我们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为企业解决800多个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为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市委还制定出台了《容错免责减责实施办法》,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工业强市赶超发展的根本保证,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突出实干导向,强化干部担当,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总的来说,黄石推进工业强市赶超发展,有基础、有机遇、有条件,更有决心和信心。黄石将乘着这次十九大召开的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持不懈推进工业强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个倍增”,实现集群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创新驱动水平、绿色发展水平“四个提升”。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