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下的担忧:伪人工智能占比高

2018年02月22日 10: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多找门道 少凑热闹(品牌论)

  当前啥最火?翻翻新闻便可知——无人驾驶新技术,人工智能警务眼镜,AI辅助医疗器械……据统计,仅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就发生300多起投资,金额将近600亿元。各巨头公司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布局:腾讯的新闻写作机器人、云平台,百度的百度识图、无人驾驶、度秘,阿里巴巴的智能客服、城市大脑,都在走向市场,为产业应用带来效益。

  正所谓风推浪涨,天使资金的大量涌入,产业前景的一片叫好,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让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大批公司闻风而动,好生热闹。

  不妨再来看看新闻报道——某家人工智能无人书店开业,某展览展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某超市采用人工智能导购员……一些装上简单预设程序的智能设备、机器人,被披上人工智能这披“新马甲”,顺势推出几个新“概念”,竟变得高大上起来,成了“吸睛”“吸资”的噱头。

  难怪有业内投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人工智能项目中存在大量的“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90%。许多项目和技术,并不能直接获得消费者欢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向成熟。这也激发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两大矛盾:投资需求大而创新项目少、市场期望高而产品体验低。

  如今,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娱乐等几乎各个领域的应用被普遍看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等相关产品也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的创新。

  然而,相比于巨大的资本规模和大量的专利授权,现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还很弱小,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从行业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从市场角度看,相关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更多的只是有一个概念而缺少独创技术和应用场景,短期内无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如果商家一味趋利而动,产生市场泡沫,催生行业虚火,恐怕人工智能将只能在资金链中扩张,在实验室中成长。

  笔者听到一句吐槽说,“内行低估了人工智能,外行高估了人工智能”。细细想来,这将是整个产业的损失。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几款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更不只是用来战胜人脑的围棋手,如果内行只顾凑热闹、推“概念”、抢噱头,不只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禁锢科技力量的应用落地,束缚整个产业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必将会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这个行业的参与者们,要多找门道,少凑热闹。毕竟,投资人或许会听“概念”,但市场选的终将是“实在”。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