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终于承认自己落后的山东,出路在哪?

2018年02月28日 10:54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终于承认自己落后的山东,出路在哪?

  从人的角度,山东与东北的联系往往会伴随着“闯关东”的话题。在那次移民潮中,成千上万的山东人经由山海关前往东北三省谋生。

  从事的角度,新年里的两件事,又把山东和东北联系在了一起。

  阳历新年,东北企业家毛振华雪地陈情,控诉其在当地“被欺负”;农历新年,山东企业家黄鸣实名举报德州市委书记,称其懒政不作为。两个地方、两个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营商环境问题。

  前者掀起了一轮“东北还有救吗”的大讨论,后者则掀起了一轮“山东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东北”的大讨论。

  东北,共和国的长子,一直在振兴。山东,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大省,又出了什么问题?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来源:中新网

  窘境

  统计资料显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除了1978年排名第四,山东经济总量从未跌出前三名。在不少人眼中,山东一直是强省的代表。窘境从何而来?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直指山东经济发展存在的五大问题: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差距扩大、区域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山东的窘境,用刘家义的话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山东已不那么耀眼,由昔日的别人追着跑变成了今日的追着别人跑。

  北有京津冀发展强劲,南有长三角实力雄厚,西有中原地区异军突起,山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组数字反映了这一问题:2016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江苏、浙江分别低7.7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比近邻河南低1.1个百分点。

  更直观的体现是,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山东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滴滴打车、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都没有原创在山东。

  实践证明,在科技面前“无问西东”,谁抢占了科技高地,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山东的尴尬在于,传统经济优势减弱,新兴产业尚未崛起。

  在刘家义看来,山东的窘境很大程度上出在观念上。

  比如“一说新旧动能转换,有的同志第一反应,看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给多少钱,给哪些项目,有的只盯在给多少土地指标、环境容量上。这种思维方式不转变,新旧动能转换无从谈起。”

  再比如“今天一督明天一查,‘钦差大臣’满天飞,还要求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甚至主要领导汇报,安排线路看几个‘盆景’,否则就是不重视,一不高兴就对你问责。”

  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在不少山东人看来,只有做公务员才是“正经工作”。国是君一位山东籍朋友,父母经商虽然挣了不少钱,但总觉得低人一等,一再告诫,要做官不要经商。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武俊杰 摄 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来源:中新网

  这种观念反映在经济上,山东“国”字号平台多,但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

  数据可以直接反映问题:山东经营性国企数量达616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山东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数量为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较广东、江苏少66.3户、105.3户。

  除此之外,山东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经济领域,如电解铝、纺织、石化、轮胎等传统行业。而高端、创新产业缺乏,导致山东人才进一步外流,造成恶性循环。

  出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施戍杰认为,山东存在的问题确实严峻,但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机遇。

  一是时代机遇。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加速孕育期,具有变革意义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经济也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山东如果能够抓住科技创新的制高点,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二是政策机遇。国务院近日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山东推动体制机制变革,释放新旧动能转换红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应当紧紧把握。

蔡红文 摄 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蔡红文 摄 来源:中新网

  如何把握机遇?

  施戍杰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一是增加创新的动力。就是让创新者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这些利润能够覆盖创新存在的风险。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市场标准,实现“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

  二是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包含多个层次,越是基础领域的、颠覆性的创新越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这就要发挥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有效对接并实现成果转化。

  三是激发创新的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创新的意愿和能力,还需要让资本、技术、劳动力、人才等生产要素顺畅的流转、组合,也就是激发出创新的活力。这要求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成为资源组合的载体,并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同市场的壁垒。

  为了让山东人民感受到富裕,改善营商环境也很重要。

  当前山东的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出现错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尚不充分,存在以权力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对企业行为的扭曲。

  对此,改善山东的营商环境需要双管齐下。一是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从更多依靠行政力量转变为更加尊重市场力量,政府从企业的管理者转变为企业的服务者。

  二是要加快转变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实现企业充分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活力。

  “新动能要逐渐取代旧动能,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包括生产要素、科技进步、经营理念、制度环境等多要素的新动能培育和支持体系,否则新动能的转换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刘鹤说。

【编辑:唐云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