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南南繁:走向世界的中国“种业硅谷”

2018年04月14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潮起海之南)海南南繁:走向世界的中国“种业硅谷”

  中新社三亚4月14日电 题:海南南繁:走向世界的中国“种业硅谷”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海南三亚4月已是骄阳似火。63岁的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华泽田,脚穿雨靴在一片稻田里挥汗劳作。他脚下约60亩的稻田,是海南南繁育种核心区之一,生长着上万份水稻试验材料。

  “海南是南繁育种的黄金宝地。”88岁高龄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思维敏捷、身体健朗。“一般搞一个品种要八个世代,一年一代要八年。在三亚,三年就可以育出八个世代。”

  近十年的统计显示,由中国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1345个出自南繁,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育自南繁的占比超过九成。南繁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种业硅谷”。

  眼下,除了稻种收成,华泽田的心头还装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16日举行的2018中国(三亚)水稻国际论坛。如今“种业硅谷”里的“南繁人”,一面躬身育种,一面捧着“金”种子,迈向世界。

  “开始是单纯的育制种,现在借助南繁平台,进行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交流、成果转化与交易、大规模生产。”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身南繁的华泽田说,“近些年和国外合作,育种出了国门。”

  “2016年的数据显示,杂交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到600万公顷。”袁隆平介绍,在美国种植的水稻中,超过六成是杂交稻。

  “我们公司的海外研发中心总部设立在三亚,方便大家彼此交流合作。”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副总裁、杂交水稻国际研发首席专家谢放鸣是第二代“南繁人”。师从袁隆平的他早年以“育种人”的身份“走出去”,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并推广了美国和南美洲第一个商业化杂交水稻组合XL6,推动了杂交水稻在美洲的商业化。

  2016年,谢放鸣回到中国,着手隆平高科杂交水稻海外研发的布局,推动南繁成果“走出去”。他带领团队以三亚为基点,逐步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建立种子研发站。

  谢放鸣介绍,作为世界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东南亚成为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去”的主要区域。三亚的水稻生态、生产条件与东南亚国家相近,在三亚培育的水稻品种符合东南亚的水稻生产条件。

  “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中转站’和‘出海口’。”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三亚南繁院”)院长柯用春介绍,三亚每年吸引了数十批次、上百人的国外专家和学员前来考察学习农业技术、南繁品种,寻求育种支持。

  “南繁对内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对外要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世界级种业产业集群。”柯用春踌躇满志,他所领导的三亚南繁院目前已建成国家863计划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全国西瓜甜瓜区域试验站、南繁育种海南省工程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几个科研平台,力争把南繁基地建设成集科研创新、良种培育、成果展示、人才聚集、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种业创新高地。同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合作,推动南繁成果走出去。

  海南也在不断加大南繁用地保障,加速发展南繁产业。目前,海南以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为中心,核准划定了26.9万亩南繁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重点保护。南繁育制种被列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设立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南繁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