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手机APP可“直连央行征信系统”?专家:或涉嫌违法

2018年05月09日 10:55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手机APP可“直连央行征信系统”?专家:其行为或涉嫌违法

  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社会对诚信的重视,一些商家也敏感地捕捉到了商机,推出了一些应用产品。最近,一些第三方APP自称不用跑银行排队等候,省时省力,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应用,就会对接央行征信中心,进行身份验证,查询自己在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个人信用报告。号称直连央行征信系统,24小时可出信用报告,使用方便的手机应用是不是安全?埋藏着哪些隐患?

  此刻,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首页红字标注“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但是,记者在苹果的APP商店里,搜索“征信”,出现了多个号称可以进行个人征信查询的APP,其中不少自称“直连央行征信系统”,记者拨通一家公司的电话,对方表示:如果要查征信报告,有一个叫信用查询的应用,安装之后输入对方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第二天就会出报告。

  可查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只有符合条件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市场上这些第三方APP本身是不可能与央行直连的。IT行业专家鲁振旺说,实际上,这些APP充当着中介的角色,其背后是一个程序,输入信息之后,这些程序会到央行的接口里查询,展示的信息就会被抓取。

  用户在使用这些APP的过程中,一般要通过手机和验证码注册,随后还要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还要回答一些私密问题甚至还可能被要求输入银行卡等信息,这些信息和随后查询到的央行征信报告都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鲁振旺认为,从技术上来说,这些APP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们留存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APP开发公司往往还有很多相关业务,征信查询之外,甚至与小额放贷、老赖催收等捆绑,背后很可能是一条利用隐私信息从事黑灰产业的链条。

  按照相关规定,在没有得到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权查询他人信用报告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这些手机APP的行为涉嫌违法。因为信用是金融领域的价值核心,所有的金融资产实际都是通过信用实现的。如果任意查询征信,并且未经个人许可,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涉嫌违法犯罪。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在立法、执法上做得更加细致,在金融创新与用户安全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强化非现场监管、加强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加大违法违规成本,同时,对接入机构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年度考核评级。

  央行工作人员提示,如果需要征信信息,用户通过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征信报告最方便,也最安全。但是线上只能查到比较简单的征信报告,明细版可以去相关网点查询。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