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重庆彭水乡村振兴:文化为魂 生态为根

2018年07月03日 1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聚焦重庆彭水乡村振兴:文化为魂生态为根
    “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访谈节目现场 陈溯 摄

  中新网彭水7月3日电 (记者 陈溯)3日,“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在重庆市彭水县庙池村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就乡村振兴的绿色路径进行了探讨。

  “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电视访谈节目是“绿色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实践,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个践行“两山”思想的优秀地域作为案例,请领导专家进行剖析,使之能从理念和操作上对其他地区践行“两山”思想起到借鉴和示范意义。

  彭水是古老黔中的中心,武陵腹地的民族走廊,重庆东南部的世界苗乡。彭水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良好的生态是彭水的优势。十八大以来,彭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和水面、湿地、林地、草坡等资源保护,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严格刑责追究,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2017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4.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同时,全县9万吨及其以下煤矿全部关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2018年4月,彭水河流水环境质量全市排名第一。

  专家们认为,彭水实现振兴的秘诀就在于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彭水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推动了彭水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厚植了文化内涵。

  以诸佛乡庙池村为例。庙池村自古是武陵腹地,既是黔中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巴文化、楚文化、夜郎文化等华夏古文明的交相辉映之地。三元寺听晨钟暮鼓、学堂堡看凤凰下蛋、高坎子下见犀牛滚潭、李家坝上说神兵出洞,状元楼出留洋学子,老街场闻豆腐飘香。一件件民间故事和乡野趣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庙池乡村文化。近年来,庙池村坚持把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产业体系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一户一故事”的文化内涵,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模式,为每一户发展产业的家庭,注入一个独特的民间故事或民族文化内涵,既为庙池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又弘扬了庙池独特的乡村文化。在此基础上,庙池村着力打造以现代乡村旅游和农业开发协同推进的农庄生态示范园产业,该生态示范园规划建设3000亩,打造精品种植示范区、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区、良种苗木快繁基地和以猕猴桃、酥梨、脆李等为主题的7个果园,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将有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脱贫。

  专家们指出,彭水县认真贯彻“两山”理论,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致力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业,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的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彭水特色的绿色、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诸佛乡庙池村,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构建起“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培植出“一户一故事”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型农民,耕读传家、文明乡风,正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值得总结并在武陵山区推广。(完)

【编辑:刘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