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采砂坑上建起的葡萄酒庄 贺兰山下一片地与三代人的故事

2018年08月13日 15:25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新华社银川8月11日电 题:采砂坑上建起的葡萄酒庄——贺兰山下一片地与三代人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荣启涵、靳赫

  走进贺兰山东麓这座酒庄,就地取材的印记随处可见:种植葡萄前开垦荒滩筛拣出来的石块,本是无处安置的废料,在这里被铺砌成建筑和道路;拆掉的电线杆与葡萄老藤搭建起凉亭;回收来的铁道道轨成了葡萄架支柱……在巍峨的贺兰山衬托下,酒庄浑然天成的风格别具韵味。

  没种葡萄之前,贺兰山东麓是名副其实的荒地。

  经过雨水和积雪融水的长年冲刷,贺兰山上的岩石块滚落山下形成砂石地,绵延的洪积扇冲积平原砾石遍布、风沙漫天。

  上世纪80年代初,运输公司职工老袁“下海”投身改革开放,带着两个儿子从宁夏银川城区来到贺兰山下,在路口立起一块“老袁砂石场”的牌子,开始了挖砂铲砂、装车运输的日子。在这里他们赚得第一桶金,成立了志辉实业集团。

  60岁时,老袁将砂石场和未开采的荒地交给两兄弟打理。望着大大小小、满目疮痍的采砂坑,大儿子袁辉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打那时起,他决心植树造林。从防风林到经果林,从几棵到500多亩,绿意点染荒坡,却并不能彻底改变周围环境的面貌。

  2008年,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加大贺兰山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力度,袁辉决定从这片父辈创业的土地开始产业转型。顶着家人的担心和质疑,他筹资建起了当地最早的葡萄酒庄。

  贺兰山东麓土壤条件差,但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砂石土透气性好,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

  袁辉的酒庄,就建在废弃的矿山砂坑上。

  “分三期一共治理了6000亩采空区,矿坑落差正好做成地窖,还有些矿坑引水变成湖。”袁辉说,除了20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酒庄还建成生态林10000余亩,园区种植了312种、200多万株植物。通过生态修复、林带和水系的建成,周边区域的小气候和人居生存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潜力慢慢被发掘,袁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袁辉说,打造酒庄和葡萄园生态旅游一体发展,可以带动周边村镇的百姓到酒庄务工,土地或流转或自己种植葡萄,每亩收入比原先种植玉米多三四倍。

  2015年初夏,袁辉与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袁园徜徉葡萄园,边走边讨论女儿未来的职业规划。

  “回到贺兰山下,延续爷爷与父辈在这片土地上选择的不同事业。”在袁园心中,早已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现在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正是好时候,我想做点事。”

  当年,袁园接管了酒庄,成为宁夏最年轻的酒庄“庄主”。

  从酒庄入选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袁园更坚定了“做品牌化的好葡萄酒,做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酒庄”的初衷。

  “葡萄旅游是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这里地处宁夏西线黄金旅游带和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核心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袁园说,去年酒庄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今年仅上半年就接近7万人次。

  宁夏作为我国重要的酒庄酒产区,目前已建成80多家酒庄,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1/4。

  “葡萄酒产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还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就业岗位,种植葡萄改善生态充分利用荒地资源,未来与旅游深度融合,特色酒庄大有可为。”袁园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张静【责任编辑】:李涛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