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武都 “深耕”花椒产业:麻香味“溢满”田间地头

2018年10月11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武都“深耕”花椒产业:麻香味“溢满”田间地头
    10月,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的椒农们正在空地里补栽花椒树苗。 钟欣 摄

  中新网甘肃武都10月11日电 (闫姣 杨娜)“我家以前穷得叮当响,一家6口人挤在2间土坯房里。现在依托花椒产业,不仅盖起了四合院,还供出了2个大学生。”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营寨村村民杨宝红一边补栽花椒树苗,一边笑着说。

  进入10月,武都椒农们早已完成一年中的“大事”:采摘花椒、晾晒、销售……但他们仍不能闲下来,一有时间就背着花椒苗去空地补栽。杨宝红说,眼下这个时节,还有来年春天,都是补栽花椒苗的好时机,“花椒树是我们的摇钱树,花椒产业是大伙的致富产业,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

  武都地处秦巴山区,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武都花椒因芳香浓郁、麻味淳正、色泽艳丽而享誉古今中外,在唐代时还被列为贡品,备受关注。

花椒采摘时节,漫山遍野的花椒火红一片,遍地是麻香味。(资料图) 钟欣 摄
花椒采摘时节,漫山遍野的花椒火红一片,遍地是麻香味。(资料图) 钟欣 摄

  从武都驱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前往营寨村途中,中新网记者看到黄土地里栽满了花椒树,正午时分,当地农户还戴着草帽,弯腰正在地里补栽树苗。该村党支部书记杨继林介绍说,营寨村共有2088亩地,种植花椒树共2400多亩。多出的土地,全是农户开垦出的荒山面积,“采摘花椒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花椒火红一片,地里全是麻香味”。

  武都未大面积种植花椒树之前,这里的农户大多靠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我们这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收成不好,农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杨继林说,2000年左右,武都区免费发放花椒苗、营养液,并组织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农户们试种花椒尝到了甜头,种植花椒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据了解,从80年代的“花椒锁地边”模式,再到2000年以后集约化经营、科技化管理、市场化营销花椒产业,武都历经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种植花椒之后,于2017年底,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2018年,武都花椒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以上。

  仅今年,杨宝红家通过销售花椒增收20万元,这是他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提及花椒为当地民众带来的好处,现年56岁的村干部杨继林掰着手指细数村里几十年的变化:“以前村里一辆轿车都没有,但现在全村有近70辆。农民们依托花椒产业致富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都盖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子,衣着打扮上也追求前端时尚。”

  不仅如此,目不识丁的农户现在都成了花椒种植的“土专家”,不仅从花椒服务中心学习,还自己研究修剪、防病虫害、培育优质苗等技术。杨宝红说,若能管护得当,一亩花椒树能产300斤干花椒,且花椒树的寿命能延长至30年。

  “近两年花椒的价格十分可观,去年是一斤80多元,今年由于霜冻减产,价格增至100多元。”杨宝红说,在过去,每逢花椒采购季节,居住在深山里的椒农们都要“坐等”收购花椒的小贩上门,很多椒农担心小贩“压价”。

  现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武都在区里、各乡镇设立花椒营销协会,发展会员2万余人,形成了功能基本健全的市场销售网络,还培育壮大花椒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新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模式,让更多民众从中受益。

  “瞄准”了花椒的发展空间,接下来,武都区计划至2020年花椒产量达到3万吨,总产值突破50亿元,人均花椒收入达到6000元。(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