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绵阳:从老军工基地到中国唯一国家科技城

2018年11月22日 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四川绵阳:从老军工基地到中国唯一国家科技城来源:中国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年·调研行)四川绵阳:从老军工基地到中国唯一国家科技城

  中新网绵阳11月22日电 题:四川绵阳:从老军工基地到中国唯一国家科技城

  作者 岳依桐

  一台长虹牌CJ37A型彩色电视机样机安静地摆放在长虹集团原副总工程师林祥复的家中。1987年,该型号彩电为长虹集团拿回了第二块国优银牌,作为获奖彩电的主创之一,林祥复十分骄傲。而长虹的第一块国优银牌由宇虹牌TZ-103驼峰雷达及控制机斩获,获奖产品类型变化的背后,是长虹“军转民”的努力,也是四川省绵阳市从老军工基地向中国唯一国家科技城迈步的缩影。

图为绵阳的科技城创新中心。 钟欣 摄
图为绵阳的科技城创新中心。 钟欣 摄

  近日,记者探访了绵阳这座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曾经军工企业聚集的跃进路四周,高楼大厦早已拔地而起,绵阳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军民融合资源的“蓄水池”。

图为长虹消费类数字电子电器研发和制造中心。 钟欣 摄
图为长虹消费类数字电子电器研发和制造中心。 钟欣 摄

  中国(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胡精介绍,近两年,绵阳科技城累计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约11000家,并且每年增长数量超过2000家,增长态势十分喜人。

  2016年,自主择业军人姜土胜接手了四川聚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并于今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套磁性微电子自动化智能系统。据悉,该系统能够精确检测并调试各类小型器件组件的参数,预计于明年在军工企业投入应用,未来也将在民用电子产品领域发挥其作用。

  “军民融合提高了民用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为我们这些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姜土胜告诉记者,自己加入之前,公司仅靠销售普通工业操作系统勉强经营,而“民参军”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生机。

  实际上,军民融合早已成为绵阳的一道“金字招牌”。国家实施“三线建设”后,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先后聚集在绵阳。上世纪80年代,通过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长虹、九洲等“军转民”企业应运而生,在同行业迅速处于领军地位。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的重大决策,由此绵阳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的绵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胡精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绵阳始终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发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道路。2016年和2017年,绵阳还率先在全国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试点工作,已认定军民融合企业321家。2017年绵阳科技城实现军民融合产值15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自从开始走军民融合的道路,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飞速发展。“刚开始‘军转民’的时候,我们公司年产值约3000万元,而2017年我们产值达40亿元,今年预计能突破43亿元。”站在面积达348亩的厂区内,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冯雪峰告诉记者,军民融合对曾经的大型军工企业来说,不仅代表着全新的未来,更给予了它们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方式。

  冯雪峰表示,军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一旦转为民用,其创新性应用价值能够为产品带来市场价值和推广意义,而民用技术进入军工企业,其设计性和通用性又能为军品的生产降低成本。“曾经用于雷达制造的射频电缆,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变身成为家家户户都有的机顶盒高清线缆,这就是军民融合的魅力所在。”

图为长虹CHiQ人工智能电视生产线。 钟欣 摄
图为长虹CHiQ人工智能电视生产线。 钟欣 摄

  那如何让军用技术更好地“飞入百姓家”?胡精告诉记者,军民融合的关键在于技术转移转化。为了更好地推进成果转化,绵阳已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各类孵化器58个,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超过10000件。同时还建设了全国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累计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9.2亿元,交易项目748项。

  成功举办了六届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俨然成为绵阳的另一张名片。2013年以来,科博会累计参展参会国家(地区)56个,签约产业投资、成果交易、产品采购等各类项目2772个,金额达4565亿元。第六届科博会更是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展,绵阳与世界越走越近。

  跃进路上梧桐树树影婆裟,仍然保留着的红砖厂房,记录着40年来绵阳发展的脚步。再次走到这里,已年过八旬的林祥复感叹道:“我在长虹厂里工作了四十年,前十五年专搞军品,中间十年军民兼管,后十五年军转民。和长虹一样,绵阳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完)

【编辑:李泊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