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会宁引洋种建“托儿式”养殖 产业贷助享“牛生活”

2019年01月11日 13: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会宁引洋种建“托儿式”养殖产业贷助享“牛生活”
    图为村民成克勤为牛圈添加草料。 陈发明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1电(张婧)三九寒冬,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大山深处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这些‘外国牛’一点都不怕冷,特别好养。”甘肃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张咀村村民吴科说,2018年底他建这家“托儿式牛圈”饲养着来自村里20多户村民家的50头安格斯肉牛。

  吴科的“托儿式牛圈”实则是一家替农民饲养肉牛的产业园,该园从肉牛配种、防疫、养殖及销售等方面均成规模化管理。他说,“针对农民散养技术不成熟,卫生防疫不到位。就像送孩子上学一样,农民将自家牛送过来,但是不用掏1分钱,我替他们养,农民每年还能得到资金补贴。”

  吴科介绍说,过去的农村一到春耕时节,老黄牛就被派上大用场,所以家家户户都习惯养传统老黄牛。可是,随着机械化耕作加快,加上饲养流程繁琐、卖价不理想的困扰,老黄牛逐渐退出农村舞台。

  他还表示,近年来,村上逐渐出现名叫“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的国外引进牛,这些新品种不仅耐寒、长速快,还具有肉质细腻、市场价格高等特点。该村除了如上产业园规模的集体养殖之外,还有一些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自家进行散养。

  往年长时间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成克勤顾不上照顾家人和料理农活,但自去年开始却成天待在家里过上了越来越“牛气”的生活。“我算了笔账,发现安格斯肉牛的利润值很高。”他说,于是便向农业银行会宁支行贷款4万元,加上自筹2万元和当地政府扶贫补助的2万元,引进该肉牛5头。

图为村民吴科建立“托儿式”安格斯肉牛产业园。 张婧 摄
图为村民吴科建立“托儿式”安格斯肉牛产业园。 张婧 摄

  “1天喂2次,搞完卫生就去串门。相比多年前养羊和老黄牛的操心事,现在的养殖活儿太轻松了。”成克勤在牛圈里清洁卫生时说,等过年时牛圈将迎来第一头小牛犊的出生,尝到肉牛养殖甜头后不愿再外出打工。

  10日,会宁县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市分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该分行结合当地肉牛羊产业发展特色,针对当地农户推出“牛奔奔”产业贷和“喜羊羊”产业贷。贫困农户可通过缴纳保证金领取基础牛羊,同时,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户也可进行不同融资运行模式的肉牛羊养殖,贷款支持均在2万元至5万元不等。

  农行会宁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赵东辉介绍说,“牛奔奔”和“喜羊羊”产业贷实行优惠利率,2018年9月以来,该行向1526户贫困户发放肉牛肉羊产业贷4753万元。

  赵东辉表示,该行在农户小额贷款的品种、利率、信贷制度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带动肉牛肉羊产业,银行进行信贷支持,让贫困户过上“喜羊羊”的幸福生活。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着力肉牛肉羊产业,特别是去年通过发展“牛羊果蔬”四大支柱产业,实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引入牧业公司,公司每年向农户进行固定分红和保底收购,帮助农户抵御市场风险。

  目前,会宁县当地蔬菜种植、肉牛养殖、肉羊养殖三大产业脱贫户达到3.1万户,做到产销一体化,该县贫困人口逐年下降,贫困发生率由最高时31.44降至7.5%。(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