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他们又来了”:进博会上的“回头客”

“他们又来了”:进博会上的“回头客”

2019年11月08日 2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各展馆迎来八方宾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亨伟 摄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各展馆迎来八方宾客。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第二届进博会)“他们又来了”:进博会上的“回头客”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他们又来了”,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馆里,人们总能发现不少面容熟悉的“回头客”。

  这些熟面孔中有的是参展商,他们不遗余力“吆喝叫卖”。

  二度参展的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此番展台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不少,可以从容展出带来的各种“黑科技”。或许正是得益于这一变化,其今年签约数量比上届增加了近20%。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颇为欣喜,“中国正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非常看好其中蕴藏的巨大力量。”

  来自美国的嘉吉公司则直接将展台面积翻了一倍。该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征告诉记者,去年其首次参加进博会时比较保守,只预定了100平米展位。但开幕后前来参观洽谈的客商络绎不绝,最终签约金额超过20亿美元,“100平米根本不够用”。

  根据另一张熟面孔汇丰发布的进博会特别报告,中国市场巨大消费潜力还远未完全释放。收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都在推动中国消费持续增长和升级,使中国对海外企业吸引力与日俱增。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成为“回头客”的原因。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带来的产品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Fabrice Megarbane)颇为看重中国的商业潜力。他表示,目前中国已是欧莱雅第二大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美妆市场。

  另一些在展馆里四处奔走的熟面孔则来自于采购团,他们正忙于扫货下单。

  去年就是采购主力的中国央企今年卷土重来。官方数据显示,共有97家中央企业组织1400余家下属企业近2.1万名专业采购人员参加第二届进博会,采购人员比去年增加4000人。

  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首届进博会上与全球20家企业签署了24个项目的采购合同或协议。今年,该集团继续扩大进博会“朋友圈”,其所属企业与来自德国、美国的企业分别签署了粉煤流量计、杜邦氟膜等采购合同和协议。

  国家能源集团则与来自德国、瑞士、蒙古等12个国家的30余家供应商集中签订了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及进口设备材料、大宗物资原料采购合同。这是其连续第二年组建交易分团参会并进行集中采购,且本次采购范围、采购品类与采购金额均超过首届。

  值得一提的是,前来进博会二度扫货的“回头客”中,多数都已切身感受到去年参会带来的发展红利。

  苏宁采购交易团团长王哲介绍说,首届进博会后,苏宁平台上海外购商品销售增速始终保持在200%以上,成为所有商品类目中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借着首届进博会释放的红利,苏宁今年与意大利、土耳其、菲律宾、智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方达成直接合作。

  本届进博会上,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与来自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9家合作品牌达成逾36亿元人民币战略合作,这一数字远高上届。怡亚通副总裁邱普说,进博会对拉动该公司进口业务起到关键作用。上半年,其进口业务最集中的广度供应链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04%。

  随着真金白银的丰厚红利持续释放,许多企业已提前锁定明年参展名额。据统计,从今年8月开放报名到11月初,提前一年签约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企业已达到115家,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不难预计,明年此时的进博会展馆中,会有更多人发出这句感慨,“他们又来了。”(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