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二代征信系统将启动 公众可于1月19日起查询信用报告

二代征信系统将启动 公众可于1月19日起查询信用报告

2020年01月17日 2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央行网站17日消息,央行征信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将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资料图:市民从中国人民银行前经过。<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兴龙 摄
    资料图:市民从中国人民银行前经过。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央行网站还发布了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就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以下为答问全文:

  一、为什么要建设二代征信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运行,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公众节约融资成本、创造融资机会、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9年底,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分别接入机构3737家和3613家,基本覆盖各类正规放贷机构;2019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4亿次和1.1亿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57万次和29.6万次。

  征信系统上线运行以来,为更好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征信中心持续开展系统优化升级,确保了征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提升征信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提升征信系统服务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征信中心适时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对征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目前,二代征信系统已经具备切换上线条件。

  二、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的整体工作安排是什么?

  征信系统接入机构众多,涉及面广,为保证切换上线工作平稳推进,按照分步实施计划,征信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将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三、与一代征信系统相比,二代征信系统有哪些改进?

  与一代征信系统相比,二代征信系统在信息采集、产品加工、技术架构和安全防护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改进。一是优化丰富信息内容,提升信息采集的扩展性、灵活性和便利性,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二是优化信用报告展示形式和生成机制,提升信用报告的易读性、适应性和便捷性。三是改进系统技术架构,支持系统快速扩展和资源优化,大幅提升信息采集和征信服务效率。四是强化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用户身份管理、信息传输管理等,确保征信信息安全。

  四、与一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相比,二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有哪些变化?对个人、企业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

  与一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相比,二代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主要是丰富了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内容,改进了信息展示形式,提升了信息更新效率。鉴于二代格式信用报告进一步丰富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信息更新效率提高,更为全面、及时地反映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建议个人和企业及时关注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切勿过度负债,按时足额还款,维护良好信用记录。

  五、二代征信系统在保护信息安全、维护信息主体权益方面有哪些改进?

  征信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护和信息主体权益维护工作,强化二代征信系统安全设计。二代征信系统主要有以下改进:

  一是加强用户管理,采用数字证书,实现用户登录双因素认证,为查询用户发放USB Key证书,实现机构查询身份强认证;二是加强用户访问控制,支持绑定登录终端,提高用户身份验证强度,强化信息安全监测;三是强化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防护,保障数据采集和对外服务各环节流转安全;四是强化异常查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查询行为;五是优化企业和个人异议处理流程,提高异议处理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