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蔡自兴:中国应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基建”

蔡自兴:中国应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基建”

2020年04月09日 1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战略决策,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院士、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蔡自兴教授9日强调,人工智能(AI)“新基建”是强国工程,中国应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基建”,为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学报社、腾讯科协等当天共同推出主题为“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新引领”的前沿科技论坛第二期线上活动,蔡自兴在论坛上做《加速人工智能建设,助推经济产业发展》主题报告,介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建言人工智能强国建设,探讨中美人工智能合作。

  人工智能核心涉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

  蔡自兴指出,知识是人工智能之源,人工智能的发展源于知识,并依赖知识。知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科学内涵包括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知识应用。

  数据是人工智能之基,并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升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原材料”,计算智能取决于数据而不是知识;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都是以数据为基础而发展起来。

  算法是人工智能之魂,也是人工智能软实力的核心。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策略性内涵,基于神经计算的算法已获得广泛应用,认知计算与认知决策算法、类脑计算、普适计算与普适算法以及进化计算与基于群体迭代的进化算法等研究也取得进展。

  算力是人工智能之力,也是人工智能硬实力的关键保证。算力为人工智能提供执行能力,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他认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驱动力。知识资源、数据基础、核心算法、运算能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涌现新活力。

  新基建人工智能作用巨大

  蔡自兴介绍说,作为“新基建”主要领域,全面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可以更好服务经济和社会:

  AI在助力当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作用突出,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等方面潜力巨大。

  AI对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各“新基建”科技端领域具有重大促进。

  AI与5G、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又将带动诸多行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新基建”是强国工程

  蔡自兴表示,要从目标、基础、投入、产业、人才等五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新基建”这一强国工程的建设发展。

  目标方面,经过40多年建设,中国人工智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显著成就和重大进展。要满怀信心,按照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既定的目标继续努力奋斗。同时,也要承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勇往直前。

  基础方面,人工智能“新基建”是一个系统的国家基础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需要精心设计,逐步实现包括人工智能基础建设、技术建设和应用建设的全面布局,为全面实现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建设人工智能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投入方面,国家和社会已为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大量投融资,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是,作为新时期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需要对人工智能“新基建”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为增强中国人工智能实力提供根本保证。

  产业方面,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包括人工智能基础产业、技术产业和应用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并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人才方面,各层次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第一资源,要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各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高层少而精、中层实而强、底层多而壮,“一个也不能少”。

  人工智能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蔡自兴指出,人工智能将渗透至各行各业,使得传统行业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及其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推动人类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领域极其广泛,涉及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司法、智能管理、智能经济等。

  期望中美人工智能合作共赢

  通过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投融资规模、论文数量、专利数量和人才数量的比较,可见中美两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总体上美国仍然处于领跑地位。

  蔡自兴表示,“期望中美和平友好,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造福(两国)人民,造福全世界”。(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