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疫情不改中欧经贸关系韧性

专家:疫情不改中欧经贸关系韧性

2020年04月11日 1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疫情不改中欧经贸关系韧性

  中新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专家:疫情不改中欧经贸关系韧性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在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范围发展之际,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欧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汤拯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中欧经贸关系依然韧性十足,明年双向投资料将出现V型反弹。

  中欧经贸关系仍“韧性十足”

  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但欧洲还处于“上半场”。在供应链因疫情受阻之后,中欧经贸合作的韧性问题备受关注。

  在汤拯看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经验表明,中欧经贸合作总是充满机遇,韧性十足。这种韧性来自双方产业链的长年整合与配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如果人为割裂产业链条,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害和社会影响。

  随着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前期受到压抑的消费、投资、生产将企稳回升;欧洲的疫情稳定后,企业也会迎来大量订单。“中欧之间供应链恢复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企业也有弥补损失、创造价值的动力。”

  汤拯表示,中欧今后应在三方面着力,进一步巩固双方经贸合作韧性:深化经贸、文化和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可建立中欧医药卫生协调合作机制,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鼓励中企加大对欧投资,特别是进一步把握实体产业投资机遇;积极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中欧双向投资明年现V型反弹

  中国欧盟商会2月底的一项针对577家在华欧洲企业调研的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会出现两位数下滑,有四分之一认为下滑幅度会超过20%。由此,外企对华再投资能力将不可避免被削弱。与此同时,疫情之下,一些欧洲主要国家还开始讨论把部分在华生产迁回国内。

  谈及中欧双向投资的前景,汤拯坦言,保护主义确实在一些国家有所抬头。不过,以防疫物资为例,如果欧洲把生产线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迁回本土,成本会显著上升、竞争力下降,长远看恐难以维持。而且,欧洲企业家们对全球化也依然比较支持。“总体上,我们对未来中欧经贸合作持谨慎乐观态度。”

  他认为,当前被疫情压制的中欧双向投资在疫情后V型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但从目前欧洲的疫情形势来看,这一反弹可能明年才会出现。中国经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决定了技术含量高、国际管理经验丰富的欧洲企业会长期成为中企合作伙伴。

  中国可加大对欧贸易采购

  疫情之下,中欧经济都面临不小冲击。合力走出低谷,已成当务之急。

  汤拯认为,中欧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欧方应意识到稳定中欧关系对彼此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中方可加大对欧洲因疫情受损严重国家的支持与援助力度,并增加与欧盟在对话援助等方面的协同。

  中方还可加大对欧贸易与采购,推动欧洲国家经济、产业复苏。例如,针对疫情中损失惨重的欧洲汽车业,中国可推动加大贸易合作,协助欧洲保住就业、稳定社会。

  他表示,疫情过后各国料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中欧官方与商协会之间可围绕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刺激消费与经济等方面强化信息交流。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约半数受访企业认为此类政策对稳定其在华经营有重要价值。

  汤拯预计,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有望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此外,疫情过后,工业4.0、智能制造等的重要性将在欧洲越发凸显,向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转型也可能更为坚决,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在疫情年内可控的情况下,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和动力望进一步释放。(完)

【编辑:郭泽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