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甘肃临夏见闻录:贫困农户亦可实现“无牛羊不成家”

甘肃临夏见闻录:贫困农户亦可实现“无牛羊不成家”

2020年05月19日 1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甘肃临夏见闻录:贫困农户亦可实现“无牛羊不成家”
    甘肃临夏州临夏县大沟村村民王西麦打开浴霸,眯着眼望着灯光。 艾庆龙 摄

  中新网兰州5月19日电 (艾庆龙)西北深山,正建设的一处房屋内,65岁的王西麦紧皱眉头,研究如何打开浴霸开关的保护盒,他努力回想着村民教授的步骤,不停摆弄着,终于打开了。

  “好热。”这是王西麦打开浴霸全部灯光的第一反应,他像小孩一样,眯着眼望着灯光。

  王西麦是甘肃临夏州临夏县大沟村村民,也是“脱贫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谈及贫困原因,满脸皱纹尽显沧桑的他告诉记者,多次家庭变故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甘肃临夏州临夏县大沟村村民王西麦在新修建的房屋前驻足观望天空。 艾庆龙 摄
甘肃临夏州临夏县大沟村村民王西麦在新修建的房屋前驻足观望天空。 艾庆龙 摄

  在临夏州流传着“无牛羊不成家”顺口溜,大多村民自然而然成为“羊倌”,但受市场和金钱等制约,少量、散养是牛羊产业真实写照。像王西麦一样的村民,童年虽有蓝天白云般的“诗情画意”,但更多的是贫苦人家的凄酸。

  “土坯房陪伴了几代人。”王西麦回忆说,小时候,土坯房是村民“标配”,随着社会发展,部分村民房屋焕然一新,作为养殖“好手”的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多方筹措资金,未能如愿。只能随村民前往兰州等地务工,但又因没有技术和学识,只能在工地从事体力劳动,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务工生活虽单调、辛苦,但在王西麦看来,“无论如何,都是有改善生活的希望”。天公不作美,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磨灭了这位西北汉子的“生活干劲”,也使他成为了整村脱贫后为数不多的贫困户。

  3间土坯房、2头牛、一亩半分地,这便是王西麦此前全部家当。

  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王西麦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拥有了3间砖瓦房、11头牛、8只羊、10多只兔子……对于他的生活变迁,村民们认为,最大的变化还是“眼神中有久违的活力”。

马进文的养殖场以竹竿编织成“地”,使动物与粪便分离。图为养殖场一角。 艾庆龙 摄
马进文的养殖场以竹竿编织成“地”,使动物与粪便分离。图为养殖场一角。 艾庆龙 摄

  近日,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大沟村,实地探究王西麦背后的故事,还未到他家门口,就听到牛羊的叫声。

  “这一切都是10万元无息贷款带来的。”王西麦谈起生活变化滔滔不绝。

  10万元,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贫困乡村村民来说,可能是半辈子奋斗的结果。

  从未贷过款的王西麦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了10万元无息贷款,用以扩大养殖规模;并在当地政府的“拆旧排危”钱款补助下,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砖瓦房。

  距离王西麦家不足500米的地方是马进文的养殖场,红外摄像头实时监控,若有人员接近会有语音提醒;并且,与记者往常下乡所见养殖场不同,该养殖场以竹竿编织成“地”,使动物与粪便分离,羊儿显得格外干净。

图为马进文的母亲,在养殖场内投喂饲料。 艾庆龙 摄
图为马进文的母亲,在养殖场内投喂饲料。 艾庆龙 摄

  与王西麦情况相似,得益于农行的10万元无息贷款,马进文的养羊规模从20只增加到80多只。他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数字增加,收益更是翻番,他计划,在保证养殖规模的前提下,3年内还完贷款。

  据悉,中国农业银行临夏分行围绕当地“牛羊果薯药菜”六大产业,量身定制,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创新推出“永靖百合”“东乡手抓”“和政高原酸梨”等12款特色信贷专属产品。

  “2019年,该行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36.88亿元,带动52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国农业银行临夏分行行长孔令旭介绍说,今年以来,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创业脱贫领域已投放各项贷款10.2亿元,下一步,将完成创业贷款30亿元的投放目标,以金融手段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完)

【编辑:周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