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兰州“天下百合第一村”土产业“百花齐放”增收促发展

兰州“天下百合第一村”土产业“百花齐放”增收促发展

2020年05月22日 20: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兰州“天下百合第一村”土产业“百花齐放”增收促发展
    图为以百合为原料制作的菜品在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亮相。(资料图)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1日电 (闫姣 李亚龙 邵骋)百合干、百合酥、百合粉、百合羹……全国唯一可食用的兰州甜百合,在当地“百合人”的加工下,变幻多种身份,被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及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兰州栽培百合已有百余年,最初只供达官贵人食用,后来才作为蔬菜上市。兰州百合因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且肉质细腻,可烹成各类美味,而深受食客的喜爱。

  兰州百合起源于七里河区,该区袁家湾村因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育出的百合品质优良、口感上乘,被誉为“天下百合第一村”,有百合加工销售企业30多家,库容量达2500多吨的大小冷库15座。

5月下旬,航拍渐披“绿装”的兰州七里河区袁家湾村百合谷景区。 李亚龙 摄
5月下旬,航拍渐披“绿装”的兰州七里河区袁家湾村百合谷景区。 李亚龙 摄

  5月下旬,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袁家湾村时看到,农闲时间,附近农民在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清洗、打包百合,赚取额外收入。合作社负责人张学文介绍说,村子很久以前就是“小康村”,靠种百合富起来的,“现在还开发出系列休闲小零食,酥脆、香甜,以满足食客味蕾”。

  “近年来,受土地、土壤限制,村里的百合产业‘日渐式微’。”袁家湾村第一书记袁继军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村里地少,且长期种植百合,土质下降。虽尝试向青海、兰州榆中县、定西市临洮县等土地充裕的地方拓展百合产业,但如此一来成本增加,村民收入降低。

  为破解以上难题,将致富门路“攥在自己手里”,2017年,袁家湾村“居安思危”转变发展思路,将百合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村史馆、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长廊等,通过举办百合节推介景区,吸引游人。

  袁继军称,袁家湾村离兰州城区仅有15公里,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好,夏天凉爽,有一定的“旅游优势”,“村民们也都支持转型,村里成立旅游公司后,很多人跑到村委会要求入股”。

图为兰州袁家湾村以百合历史故事为主的村史馆。 闫姣 摄
图为兰州袁家湾村以百合历史故事为主的村史馆。 闫姣 摄

  据百合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景区融合观赏、娱乐、摄影、休闲等于一体。通过流转村民的百合地,增种丹麦、荷兰百合,供游客观赏百合花,并打造婚纱摄影基地。景区还修建有12座百合屋,供游客休息并品尝“百合宴”,“今年,以百合为主的旅游产业初见成效,星星点点有了收入”。

  在兰州上班的代述文是四川人,空闲时间和同事到百合谷游玩。他说,早就听说百合有润肺的功效,尝过之后感觉口味清甜,很喜欢。因为家乡没有百合,逢年过节他还想将百合作为礼品,给亲朋好友带一些,以后有机会更会带家人来现场品尝。

  七里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敏强说,袁家湾村有生态、产业、文化等优势,这两年,该局通过支持举办节会,邀请各级媒体,荐引大型企业等方式帮助袁家湾村发展旅游,致力于让当地百姓吃上“百合旅游饭”。(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