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青海古驿平安:乡村旅游“敲开”农民增收门

青海古驿平安:乡村旅游“敲开”农民增收门

2020年05月29日 1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青海古驿平安:乡村旅游“敲开”农民增收门
    图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四届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现场。 鲁丹阳 摄

  中新网青海平安5月29日电 题:青海古驿平安:乡村旅游“敲开”农民增收门

  作者鲁丹阳

  品美食、赏风景、观民俗、游景点……29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四届乡村旅游季在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启动。

图为石碑面片传承人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四届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现场制作石碑面片。 鲁丹阳 摄
图为石碑面片传承人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四届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现场制作石碑面片。 鲁丹阳 摄

  三年时间,快60岁的农民马福珍亲历了家乡的变化,参与其中的他,钱包也逐年鼓了起来,“我是土生土长的石碑村人,妻子患有残疾,一家人主要靠我养活。现在我在景区打工每个月有3200块,护林员工资每月800块,去年我们家脱贫。”

  “2017年,我们从农家乐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场地、炊具等,游客们自己动手在乡野做饭。”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董事长马海龙介绍。

  通过不断发展,目前石碑村已经成为一个集餐饮、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2019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余万。

  据马海龙介绍,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项目一期共带动了石碑村、六台村、角加村等5个村的脱贫户30户81人增收,并通过流转土地共为脱贫户发放租金26041.5元。年务工人次4800人次,共发放务工工资80万元。

  同时,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还带动了周边8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提供就业岗位120个,月工资不少于2000元,每户年增收10000元。

  在平安区,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为河湟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兰展示刺绣香包。 鲁丹阳 摄
图为河湟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兰展示刺绣香包。 鲁丹阳 摄

  位于青海省东大门的平安区曾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如今,成为连接“兰西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交通枢纽。

图为游客在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游玩。 鲁丹阳 摄
图为游客在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游玩。 鲁丹阳 摄

  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严海英介绍,平安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挖掘古驿文化潜力,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驿民俗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全域旅游产业。石碑、庄科、牙扎、冰岭山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点相继建成,商贸物流、商品消费、游客流量达到历史之最。

  在旅游季启动仪式现场,平安区平安镇、小峡镇、石灰窑回族乡和巴藏沟回族乡以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本乡镇旅游资源、土特产品、美食、文化民俗活动。

图为游客在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的彩虹滑道上游玩。 鲁丹阳 摄
图为游客在石碑瑞丰花海度假村的彩虹滑道上游玩。 鲁丹阳 摄

  “这次我们带了熊掌菇、蜂蜜、藜麦、花茶、牛轧糖、金花葵以及鹿茸鹿血等周边农副产品,主要想通过旅游季把我们乡镇的产品宣传出去,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三合镇党建办副主任陈雯介绍。

  而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河湟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兰也带着她的刺绣作品来到了活动现场,俞兰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河湟刺绣、传承传统文化,曾经赋闲在家的妇女变身“绣娘”,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几年,青海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迅猛,乡村旅游接待点带动了更多人脱贫致富。2020年,该省力争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4000家,带动20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