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南大学因地制宜产业扶贫“造血”富民

中南大学因地制宜产业扶贫“造血”富民

2020年09月10日 1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南大学因地制宜产业扶贫“造血”富民
    猕猴桃果园。 扶贫队供图 

  中新网永州9月10日电 (蒋国旗 周科际)九月初秋,暑热未消,湖南江华长山村口的果农正忙着采摘猕猴桃。近年来,中南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长山村山多地少、气候湿润、土壤富硒的特点,摸索出的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帮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因地制宜“造血”扶贫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长山村是典型深度贫困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364户13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426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达67.6%。

  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进驻长山村后,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通过几年帮扶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用水难等突出问题,为后续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食用菌基地。 扶贫队供图 摄
食用菌基地。 扶贫队供图 

  “产业是脱贫关键,长山村要实现脱贫就必须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中南大学驻江华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国栋说。

  什么样的产业适合长山村发展?这成为摆在扶贫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苦茶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特产,其“茶多酚”含量为湖南省内茶叶之冠,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中的绿色保健饮品。中南大学投入帮扶资金280万元,建立了中南大学长山村江华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劳动务工、土地产权流转等形式,带动周边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江华苦茶知名度,扶贫队员找到专家,对长山村生态苦茶进行包装设计,并申请注册了“瑶韵长山红”苦茶品牌。目前,长山村共有600多亩茶场,正按照产业生态化、茶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思路,打造长山村茶旅融合示范点。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加速脱贫步伐

  红心猕猴桃比普通猕猴桃香气浓郁、口感清甜、酸度低,优质大果不愁销路。长山村共种植了180亩猕猴桃,主要品种为红心猕猴桃和少量黄心猕猴桃,今年第一批两万多斤优质大果全部卖完。

  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员陆宝春表示,上半年受倒春寒影响,基地今年挂果率仅为去年的三成,但长山村猕猴桃园进入丰产期后每年产量可达6万斤至8万斤,产值近60万元。

农民正在采摘豆角。 扶贫队供图 摄
农民正在采摘豆角。 扶贫队供图 

  为加快长山村脱贫致富步伐,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还引导村民流转土地180亩,与江华新三农绿色农业产品贸易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种植红心猕猴桃。

  “村民们不仅能在果园里务工获得收入,还能入股分红,小小猕猴桃成为长山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村支书吴唐平说。

  经多方考察,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结合江华实际确立了食用菌发展思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长山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据统计,中南大学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流转土地100亩,在大圩镇建立了2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企业+生产示范园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直接带动群众就业60多人。

  目前,基地日产食用菌达6000多斤,一个月产值可达100多万元。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以购代捐”消费扶贫助农增收

  在自家地里,村民何宣准正给辣椒浇水,他今年流转20亩土地种上了辣椒、玉米和南瓜等作物。

  因种植结构不优、缺乏龙头带动、经济效益低下,长山村农业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张国栋带领扶贫工作队引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凤尾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00亩中南大学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玉米、辣椒、西红柿、南瓜、丝瓜、西瓜等蔬果,全部按照标准化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

果农正在包装猕猴桃。 扶贫队供图 摄
果农正在包装猕猴桃。 扶贫队供图 

  “全村种植蔬菜500多亩。”张国栋说,中南大学通过“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定点采购江华优质农副产品,为长山村优质蔬菜进入高校校园开辟了绿色通道。

  今年6月,扶贫队邀请长山村村民进校园开展地推活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消费扶贫,15000多斤玉米、辣椒、豆角、丝瓜、西瓜等优质农副产品被抢购一空,累计销售金额达16.53万元。

  “全村107户426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746元提高到2019年底11676多元。”张国栋表示,今年8月,长山村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