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史晋川:双循环的供给面核心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

史晋川:双循环的供给面核心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

2020年12月25日 2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史晋川:双循环的供给面核心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分享观点。 中新社记者 王刚摄

  中新网杭州12月25日电(记者 胡亦心)“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形成的产业链如果要恢复,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相对同步性,但是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的恢复进程。”谈及全球产业链重构,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说,时空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产业链无法顺利续接运行,这也是中国提出双循环战略和加强产业链自主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的背景。

  24日,2020中国开发区产业链路演暨“链长制”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上,史晋川提出要从新视角看双循环与产业链。

  史晋川认为,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反复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无法有序运行,但中国比较好的控制住了疫情,整体经济实现触底反弹,有效的复工复产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都为内循环提供良好条件,这成为双循环战略提出和产业链重构的重要背景。

  疫情之外,史晋川认为,新技术与旧体制的冲突改变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导致原有国际产业技术、国际分工和原有产业链出现断层,“这使得产业链重构无法避免,这也是双循环战略提出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双循环和产业升级、价值链产业链重构是什么关系?史晋川说,需求可以牵引供给,供给可以创造需求,双循环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就隐藏在供给创造需求的道理背后。

  史晋川解释道,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从宏观上来看,必须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互动的方面来把握;从微观上来看,要从市场上的产品(服务)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把握,促使市场供需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均衡。“双循环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的问题。”

  史晋川认为,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偏好-新需求”的环节中,如果前端没有做好,就不可能有一个高质量的双循环新格局。“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跟产业转型升级连一起,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定会要求产业链重构。从这个角度来讲,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尖端技术的研发人才及相关高端要素的集聚,是产业链重构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对于如何实施双循环战略,史晋川认为,必须把握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链的区域化、链群化和备份化三个新特征。

  在史晋川看来,原来产业链构建在各国的比较优势下,但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干预下,会在某些特定区域以大国为节点,以空间临近的主要经济体协同进行产业链的布局。“有可能会出现产业链三个区域化:一是东亚经济体和东盟,二是欧洲欧盟,三是北美和墨西哥”。

  而在链群化上,史晋川认为,链群化是以自主创新作为支撑,由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具有很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整个产业链构筑处在关键节点的一些人或企业作为“链主”,以现代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产业链重构。“链群的组合方法一定是市场为主导,而不是行政推动。”

  备份化则意味着不同区域当中的链群焦点和同构性会增加。史晋川说,两个规整的大小圆如果重叠,只有一个切点,但如果不是规整的圆,放在一起就会有很多重叠的部分,这种重叠就显示出了备份化的特征。“国际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就按照重叠部分的大圆走,按照国际循环走,如果碰到了问题,就能按照重叠部分的小内圈走,所以备份化非常重要。”

  史晋川认为,区域化、链群化、备份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产业链的竞争力、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和保障能力。

  “总的来说,制度创新是产业链重构的保障,而技术创新是产业链推动的直接力量。”史晋川说。

  据悉,2020中国开发区产业链路演暨“链长制”论坛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承办,中国开发区协会和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支持。(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