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各地绘就未来5年发展“施工图”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各地绘就未来5年发展“施工图”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2021年01月18日 06:36 来源:经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稳就业 抓创新 强消费 壮产业

  各地绘就未来5年发展“施工图”

  本报记者 熊 丽

  当前,各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施工图”陆续出炉,纷纷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期,各省份陆续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本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各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施工图”已经绘就。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纷纷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更加突出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据记者盘点,山西、辽宁、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宁夏、广西等省份,均将“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海南明确提出,“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强调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发展目标既蕴含速度要求也体现质量取向。例如,湖南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贵州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进一步前移。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各地明确要求,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北京提出,更加突出创新发展。在减量发展背景下,坚持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路子;青海提出,科学开发战略性资源,壮大提升支柱性产业,优化升级“四张牌”全产业链,形成更高附加值、更强创新力的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金字招牌。

  各地深刻剖析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机遇,“率先”“突破”“紧迫感”等,成为热词。山西提出,面对各省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竞争性态势,山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山东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造现代产业新优势。

  同时,就业、收入、医疗、教育等民生福祉实现更大增进,是各地重要奋斗目标。安徽提出,“十四五”时期,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提出,“十四五”时期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抓实体经济必须要抓好制造业。多个省份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或“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更加突出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江苏提出,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甘肃提出,坚定不移发展工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广西提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聚焦优势产业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锻长板补短板,提高制造业比重,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同时,各地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北京提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辽宁提出,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从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上,广东明确提出,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成为各地的共同选择。

  上海提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顺应国内外发展格局深刻调整,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巩固上海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进一步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浙江提出,持续推进以“一带一路”统领全面开放,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山东提出,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南北经济格局优化、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贯通,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江西明确,立足毗邻长珠闽、产业门类齐全、资源要素丰富等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制造业转移集聚区,为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作出积极贡献。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等18个省份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重要抓手。此外,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则提出要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东部地区,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江苏提出,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东北地区,辽宁提出,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黑龙江提出,打造哈尔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中西部地区,湖北提出,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以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生消费为特色的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云南提出,加强昆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