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银保监会开展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银保监会开展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2021年01月24日 06:20 来源:经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银保监会部署开展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拓宽处置渠道化解存量风险

  本报记者 郭子源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获悉,银保监会已下发文件,正式开展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首批参与试点的银行为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收购不良贷款的机构包括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再度迎来拓宽。

  “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卜祥瑞表示,此前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较为单一,贷款展期、贷款清收、资产转让、不良资产核销等处置方式的效果也较为有限。

  不良贷款上升压力仍存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三季报看,五家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以不良贷款率为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11个百分点、0.11个百分点、0.20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环渤海;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较为突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强监管的推动下,不良贷款认定进一步趋严,此前被掩盖的部分不良贷款得以充分暴露。“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也全部纳入了不良。”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说。

  二是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下滑,贷款偿还能力下降。“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之下,原本经营很好的企业销售中断、订单压缩,不良贷款的反弹是必然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的反映有一定时滞。从宏观层面看,政策的短期对冲效应仍存;从微观层面看,监管层为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采用了展期、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违约风险暂时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郭树清说。

  未雨绸缪备足“弹药”

  尽管不良贷款上升压力仍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依然较为充足。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2.3%,也就是说,银行已对可能出现的1元钱贷款损失,从利润中提取了1.823元作为准备。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增强风险意识,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刘福寿说,要备足抵御风险的“弹药”,做到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早发现、早处置、早预防。

  其中有两件事至关重要,一是补充资本金,二是提足拨备。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很关键。”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说,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健全银行资本补充的体制机制,支持银行利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创新型资本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

  与此同时,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拨备的计提力度,旨在“未雨绸缪”。监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已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068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银行业的拨备整体较充足,但存在分布不均问题,特别是部分中小机构拨备水平较低,资金不实,而且补充资本能力有限,渠道不多。

  为此,2020年业界已尝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但这项创新方式的相关标准仍有待细化、退出机制也有待完善。记者获悉,接下来,监管层将重点配合省级政府制定“发行专项债券补充银行资本的实施方案”,以期更好地夯实资本,提高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和信贷投放能力。

  适时拓宽处置渠道

  除了备足抵御风险的“弹药”,面对已经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该如何有效应对?

  “一方面,要化解存量风险,继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另一方面,要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止新增不良贷款过快上升。”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说。

  具体来看,一是要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严格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对于后者要严格按规定确定资产分类,符合不良标准的必须划为不良,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表内外资产也应执行分类标准。

  “农行将把握好纾困政策的适用范围,该扶的坚决扶,该退的坚决退。”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说,该行将进一步做实风险分类,及时认定不良,对纾困客户前瞻性地制定政策退出的对接措施。

  二是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据统计,2020年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高于2019年的2.3万亿元。“2021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在今年才会暴露出来。”郭树清表示,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全部用于处置不良。

  三是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同时,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作为新主体,与银行合作探索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