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四川凉山女孩返乡养蚯蚓 变身“新农人”助力农业创新发展

四川凉山女孩返乡养蚯蚓 变身“新农人”助力农业创新发展

2021年02月10日 1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凉山女孩创业养数亿条蚯蚓:从都市丽人到“蚯蚓妹妹”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四川凉山女孩返乡养蚯蚓 变身“新农人”助力农业创新发展

  中新网凉山2月10日电 题:四川凉山女孩返乡养蚯蚓 变身“新农人”助力农业创新发展

  中新网记者 岳依桐

  双手刨开粪便和秸秆制成的混合物,捧起一把不停蠕动的蚯蚓细细观察……这是四川凉山“90后”女孩罗景杨的工作日常。返乡创业近3年来,罗景杨对蚯蚓这种生物的感情已从害怕转变为喜爱。“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蚯蚓是我的宝贝。”

位于西昌市谌堡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劳作。 张浪 摄
位于西昌市谌堡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劳作。 张浪 摄

  春节将至,罗景杨位于西昌市谌堡村、面积104亩的蚯蚓养殖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为及时交付年前最后一批订单,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打包蚯蚓粪,物流运输车辆不断进出。与此同时,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正在这里全天候运行。

  数亿条蚯蚓将来自西昌市和德昌县的人畜粪便、秸秆、枯草等作为口粮吞食干净,再排出蚯蚓粪用于农业种植。每年,该基地的蚯蚓可处理约2万吨粪便和2万立方米秸秆等废物,产出约1.5万吨蚯蚓粪。

生活中的罗景杨时尚靓丽。 陈选斌 摄
生活中的罗景杨时尚靓丽。 陈选斌 摄

  谌堡村村民段春英赶在春节假期前又购买了200斤蚯蚓粪。她家中1.7亩辣椒田使用蚯蚓粪后,亩产量增加约四分之一,辣椒品质也有所提升,一年下来能多赚2万多元。“播种季到了,希望来年也有好收成。”

  “我们村很多人都在用蚯蚓粪当肥料,效果挺好的。”段春英说,村民都知道有位年轻姑娘在村里养殖蚯蚓,并亲切地称她为“蚯蚓妹妹”。实际上,从时尚靓丽的都市丽人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新农人”,最初罗景杨是被“逼”的。

  因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罗景杨父母种植的300亩枇杷田连年亏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罗景杨得知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便萌发了养殖蚯蚓的念头。2018年,她放弃成都月薪近2万元的工作,毅然选择回乡创业,转行成为一名“新农人”。

  “最初我一直反对她创业,觉得搞农业又苦又脏,不适合女娃娃。”罗景杨的父亲罗顺祥回忆,创业初期,女儿奔波上海、北京、湖南、河北等省市寻找合适的蚯蚓苗,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四处拜访农业专家……“后来,她的努力打动了我。”

  在经历花20万元购买的蚯蚓苗因高温全部死亡等挫折后,罗景杨曾连续数月住在养殖基地,每天凌晨起床观察蚯蚓习性。通过不断试验改良,她终于研发出一套适合西昌气候的蚯蚓养殖模式。

位于西昌市谌堡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劳作。 张浪 摄
位于西昌市谌堡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劳作。 张浪 摄

  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哪种碳氮比更适合蚯蚓生长繁殖、添加蚯蚓口粮的频率……如今,罗景杨对蚯蚓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养殖基地生产的蚯蚓粪不仅救活了罗景杨家的枇杷田,也在凉山多地受到欢迎,还卖到北京、上海、广州和四川周边城市,年产值超过700万元。

  “最初我只想救活家里的枇杷田,但我渐渐意识到,养殖蚯蚓能变废为宝,是一项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具的事业。”罗景杨告诉记者,从事农业虽然辛苦,但能为农业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年轻人的力量,她很自豪。

  在这位年轻的“蚯蚓女孩”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田间地头工作,正是看中了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他们也是能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的“新鲜血液”。“‘新农人’不能仅是一个标签,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肩头承担的责任,并为之不断努力。”

  谈及自己的新春愿望,罗景杨笑着告诉记者,“我计划扩大基地规模,养更多蚯蚓,助更多土地增产。”(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