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京沪高铁十年: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建起一条经济走廊

京沪高铁十年: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建起一条经济走廊

2021年06月30日 13:16 来源:第一财经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十多年前,京沪高铁还没有建设的时候,济南西站所在地是一大片乡村,分布着数十个村庄。”

  济南市槐荫区发改局局长王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京沪高铁的建设开通和济南西站的落地,该片区成长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汇集的高铁新城,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医养为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不仅仅是济南。铁路徐州站副站长许宁说,2011年之前,徐州东站这个位置还是一片荒山,四周没有人烟。高铁开通后,围绕徐州东站为中心的道路加宽了、高楼增加了,一座高铁新城拔地而起。

  202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运营十周年。京沪高铁在过去10年间加速了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京津沪等大城市向沿线地区的转移扩散,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沿线许多城市以高铁为依托,建设“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城市版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比如,泰安市依托泰安西站,规划建设泰安高铁新区,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51.42%提高到2020年的63.92%。枣庄等沿线各市,也按照高水平、高标准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实施高铁新城、高铁新区建设。

  十年来,作为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累计开行列车近120万列,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4万圈。

  京沪高铁公司党委副书记严佐魁表示,京沪高铁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沿线地区共享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有序流动带来的繁荣富足,构建起支撑东部率先发展的高铁经济走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曲阜的三孔景区,游人如织,不少游客是乘坐高铁而来。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海涛表示,高铁的开通让曲阜这座古城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中国速度,不仅为曲阜打开了通向广阔天地的出口,也为文旅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数据显示,10年间曲阜A级旅游景区从5家发展至12家,旅行社增至47家,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10年前的0.5天增至1.4天,成功实现了曲阜“半日游”到“过夜游”的转变。

  随着游客的增多,住宿业也迎来发展机遇,国际品牌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相继落户曲阜,大大提升了曲阜旅游接待能力。

  京沪高铁线上的江苏南京雨花台区,依托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与南京南站加速发展的“天时地利”,打造中国(南京)软件谷,已经成为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

  南京市雨花台区常务副区长凌向前表示,尽管互联网时代越来越依靠线上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但最终也需要物质生产要素落地。京沪高铁和南京南站恰恰起到了更高效、更便捷地将线上交流融合落地的作用。

  目前雨花台区聚集了以华为、中兴、中电十四所等平台型大企业为代表的700多家高新企业、3000多家软件公司,走出来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凌向前说,新物种企业的涌现除了产业链的集聚要素外,都与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的便利交通条件息息相关。

  京沪高铁不仅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还是铁路改革的先行者。2020年1月16日,作为京沪高速铁路及沿线车站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601816.SH)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306.74亿元。

  这在我国铁路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实现我国铁路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股权化的重要突破,也是国铁集团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直接体现。

  上市后,京沪高铁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经营范围,收购京福客专安徽公司部分股权,运营管理其管辖的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安徽段、郑阜铁路安徽段和商合杭高铁安徽段等高铁,对推动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京沪高铁公司总会计师温伟明表示,上市当年就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但公司充分发挥京沪高铁路网主骨架作用,及时调整运能运力,实现营收252.38亿元,体现出强劲的收入韧性和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计划,分配2019年现金股利25.93亿元,2020年分红方案也已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下一个十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十年,我们要抓住这十年黄金发展期,在拓展、智能、优化、提升四个方面进行提升。”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洪润介绍。

  作者:祝嫣然

【编辑:梁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