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乌镇见浙江:打造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应有风景

从乌镇见浙江:打造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应有风景

2021年09月28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从乌镇见浙江:打造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应有风景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钱晨菲 摄

  中新网乌镇9月28日电 题:从乌镇见浙江:打造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应有风景

  记者 赵晔娇 王逸飞 钱晨菲

  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浙江举行,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嘉宾参会。

  今年,大量前沿新科技、应用新场景、数字新业态、治理新理念或亮相于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或现身乌镇当地,为中外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从千年水乡到互联网明星,“出圈”的乌镇似一扇窗,透过其中亦能看到,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主办省份、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地的浙江,在迈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的过程中,借数字化改革之机着力打造的靓丽“数字风景”。

“企业码”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 钱晨菲 摄
“企业码”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 钱晨菲 摄

  数字经济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

  “传统的服装企业会遇到工人难招、产能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使用我们的物联网缝纫机设备,不仅能解决这些难点,还能提高35%—50%的效率。设备还能实现数据上云、人机对话,最终助力产能提升。”浙江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服装智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产能运营总监顾海洋说。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顾海洋向记者演示着缝纫机的操作。“我们研发了缝制设备物联网平台,可以在生产中依靠缝纫机终端收集织布次数等数据并分析。管理人员可根据数据获知生产进度、调整产线平衡。”

  一台缝纫机,体现的是一种趋势——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这于浙江而言已是行业发展“基本操作”。

  在浙江温州,皮鞋产业的蜕变正是其中代表。温州移动技术顾问苏建明介绍,其所在企业与温州鹿城官方合作,通过数据融合、通用组件数据分析、多样跨链应用等,搭建起皮革制鞋行业产业大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它包括产业生态、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等多板块应用场景。”苏建明举例,如针对鞋行业质检环节痛点,平台以鞋底暗钉检测为小切口,运用5G云边协同技术,实现了成品皮鞋高清图片采集、视觉图片智能识别以及流水线控制等核心功能。它能帮助鞋企以较低成本实现对产品问题的智能分析和自动化处理,也能降低人力成本。

  改变还有很多。从历史维度寻找这种改变的起点,故事肇始可追溯至20年前。

  本世纪初电商于中国萌芽时,该省凭“拿不准时先看一看、等一等”的包容,乘上了互联网带来的第一趟经济快车。2013年该省提出推进机器换人、电商换市。2017年浙江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今年,其启动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成为重点改革领域……长期以来,顶层设计的鲜明导向推动着数字持续渗透进浙江经济基因。

  当下,在数字经济已成各地“必争之地”时再看浙江,在其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要素。而最初的“星火”探索如今已变为“燎原”之势。

  上半年,该省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960亿元,同比增长17.6%,占GDP的比重达11.5%。以工业为例,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467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0.1%,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8.5%。

  该省官方此前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这一目标下,围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致辞时介绍,浙江将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让数字空间成为重塑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新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全面优化数字生产关系、激发未来社会生产发展活力,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贯通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致辞。 韩海丹 摄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致辞。 韩海丹 摄

  数字赋能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完善

  数字改变着浙江的经济发展进程,亦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展现着强大的赋能作用。

  今年,浙江担负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而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在数字化改革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的重要性愈发体现。

  大会期间,乌镇互联网医院依然是许多来宾的“打卡地”。6年前成立的它是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其平台连接了全国7800多家医院、28万余名医生,可打破时空界限,在多维场景中为患者提供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让居民享受到精准便捷的诊疗体验。

  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必不可少。以卫生健康为例,数字改变民众就医体验的故事不只发生在乌镇。

  每周,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的医生都会走村入户上门随访,现场诊疗情况会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至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上,由下沉至该院的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作出专业研判。

  今年,为破解偏远地区看病难题,浙江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重点支持32个山区海岛县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在具体实施中,因为以上述案例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支撑,偏远地区居民有了高质量就医新通道。

  同样,在教育领域,数字支撑下,该省的民生获得感也不断提升。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将“AI一体化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引入。在教学方面,技术提供方、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校园物物相连,支持虚拟场景下的实时交互。学生们在手机端可随时随地学习云上精品课堂录播,或进行课程回看,及时复习知识点。“解决方案还包括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评估系统,可抓取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考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帮助老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杭州余杭,教育部门围绕入学难题,推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入学早知道”。其市民端整合学校数据信息,解构政府入园入学政策,建构相应的结构化智能匹配模型,使市民实现相关需求集中操作成为可能。政府端可以多维度预测未来3至5年入园入学需求,通过信息整合展示、模拟预测预警等,为学校布点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一项项创新探索,组成着浙江各领域体制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在省域角度,该省面向未来提出,将完善以数字赋能为支撑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要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推动以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核心,打造数字化场景下的社会保障高效协同机制,完善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城乡新格局和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夜幕下的乌镇。 钱晨菲 摄
夜幕下的乌镇。 钱晨菲 摄

  数字变革引领全省域整体智治

  当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对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地方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更加关键。此方面,浙江将全省域整体智治作为目标,而以数字变革引领成为其核心力量。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浙江有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浙江省经信厅推出、该公司技术支持的“企业码”。其企业码专班工作人员陈英杰介绍,企业码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典型数据智能场景应用。“目前企业码已集成惠企政策、诉求办理等超过45项省级企业服务应用,覆盖浙江11个地市,上架1032个地方特色应用,打造了码上授权、助企服务员等优秀地方特色应用,现在每天有超过3万家浙江企业通过‘企业码’获得服务。”

  数字变革亦离不开数据安全保障。为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AiLand数据安全岛平台”。“平台秉承了‘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的产品设计理念,保障多方数据联合计算过程的可靠、可控和可溯。这一技术可被运用于人口精密智控、学区规划等多场景,更好服务整体智治的实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数字之力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打造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的社会关系新规则新政策新机制,对传统理念、制度、体系和手段进行系统性重塑,是浙江实现整体智治的重要思路。

  该省打造的“浙里办”APP也是这种重塑的体现。这一APP是浙江数字化改革面向群众、企业的总入口,其集成汇聚了该省政务服务、城市生活、社区治理等领域各类场景化应用。截至目前,“浙里办”已汇聚964项便民惠企服务,注册用户超7300万。

  浙江通过数字变革推进整体智治的亮色,还有借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建设,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杨柳郡社区在未来社区打造中落地打造了邻里场景、教育场景、治理场景等九大应用场景。上城区委常委、彭埠街道党工委书记惠海涛说,“如在治理场景方面,我们依托线上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形成了居民问题‘上报—认领—处理—反馈’的工作闭环,目前已收集居民意见近3000条。”

  数字文明的新时代,是一个机遇无限的时代,也是一个加速创新、不断变革的时代。袁家军公开表示,浙江将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高水平建设数字浙江,奋力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区、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率先构建引领发展、面向未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数字文明,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新动力。(完)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