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普惠金融快发展后如何练“慢功”?

中国普惠金融快发展后如何练“慢功”?

2021年10月22日 1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经济观察)中国普惠金融快发展后如何练“慢功”?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在各方重视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及性、可承担性及服务质量均显著提升。在快发展后如何练“慢功”,成为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多位与会者就此发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央行积极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直达性和精准性,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激励相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据统计,截至9月末,中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支持了4000余万户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同比增长30.8%。同时,自9月30日起全面实施12项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措施,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普惠金融服务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其供需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因此需要及时调整服务供给。

  “这些都需要‘慢功’,需要久久为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强调,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尤其要在两个方面做细做实,提高服务精准性。

  其一,除了普惠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和资金成本下降外,还要关注真实金融需求变化。比如当前民众对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及巨灾险、农业险需求很大,满足相关需求既有利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减少损失,也有利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同时使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能够通过商业渠道得到较好护理。

  其二,要提供可以熨平经营周期和收入波动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必须善于在评估风险基础上提供在期限、使用条件和还款安排等方面更具弹性,更有稳定预期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情形下金融需求,防止客户因经营周期发生变化和收入波动而停止生产、影响生活。

  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等数字金融工具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支付难、贷款难问题,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看来,过去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一定意义上属于“野蛮生长”,如今监管层要求金融监管全覆盖,即“有门槛、有规则、有市场秩序”,这是一个新的发展状态,将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进入新阶段。

  黄益平预计,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服务普惠金融将出现一些新进展。例如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在贷款方面,未来数字供应链金融将直接为嵌入供应链、产业链当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高质量纵深推进。”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提到,近年来,传统风险之外的数据相关新兴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如数据泄露带来的客户隐私暴露、数据造假带来的金融欺诈、模型低效带来的风险累积等,对金融机构提升风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

  纪志宏认为,需要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欺诈体系构建、模型风控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确保数字普惠金融行稳致远。(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