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卫龙、绝味、椰树、茶颜悦色……食品低俗营销为何屡现?

卫龙、绝味、椰树、茶颜悦色……食品低俗营销为何屡现?

2022年04月01日 20:23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近期,卫龙辣条因部分产品外包装印有“约吗”等词语被认为低俗营销而引起关注。3月30日,卫龙就此致歉,并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律师认为,上述广告语是否属于色情内容,有待界定。目前卫龙品牌所属地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椰树、茶颜悦色、绝味食品等多个食品品牌都曾被曝低俗营销。这样的低俗营销为何屡见不鲜?专家指出,流量时代下,商家因利益、违法成本不高等因素选择低俗营销,遏制还需执法力度的加强。

  卫龙卷入低俗营销争议

  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发现卫龙辣条外包装印有“约吗”“贼大”“强硬”等文字,认为其存在低俗营销、打色情擦边球的问题。随后,该事件迅速引发关注,“卫龙辣条包装被指打低俗擦边球”话题成为热搜。

  3月25日,卫龙品牌所属地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已经了解情况,将反馈给监管所进行调查。卫龙相关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将配合市场监管局进行调查核实。

  针对上述争议文案,卫龙3月30日在官方微博“卫龙美味”发布回应称,产品包装的版面文案内容引起部分网友的争议,深表歉意,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

  3月31日,新京报记者发现,卫龙相关电商旗舰店内均无带有上述文案的辣条。同日,卫龙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新的产品包装文案还在讨论中。而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天眼查App显示,卫龙曾申请包括“快乐撸起来”“贼大”等商标,但相关商标均未获审核通过,目前为无效状态。

  据悉,卫龙由创始人刘卫平兄弟2001年在漯河成立,主营业务为辣条产品的生产、销售,旗下产品包括大面筋、大辣棒、亲嘴烧、魔芋粉及肉制品等。2021年5月12日、11月12日,卫龙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欲登陆资本市场。

  关于低俗营销,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向新京报记者解释称,这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营销活动违反善良道德、商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恶劣影响。卫龙的相关包装“约吗”“贼大”“强硬”等文案放到一起,会有明显的性暗示,属于低俗营销,涉嫌违法。我国广告法有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广告法第十条也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在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蓝天彬看来,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卫龙的广告语是否属于淫秽、色情,是否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在界定上较为模糊。”

  针对此事,3月30日,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处理,调查取证还需一段时间,日后会公布处理结果。

  低俗营销需加强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食品领域屡现品牌产品文案低俗案例,引发公众关注。

  2017年11月,有消费者发现,绝味食品旗舰店推出一张“双11”预热海报,图片上一名女子身着短裤,躺在床上带镣铐分开双腿,该图配发文字“鲜嫩多汁,想要吗?”其官方微信还推送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简介位置称“这几个月我提前来了,味足‘量’更大”等。当年12月,因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绝味食品被原长沙市工商局罚款60万元。

  2019年2月,有网友质疑椰树牌椰汁的包装配文“我从小喝到大”,认为暗示丰胸功效。当年3月,海口市龙华区工商局认定椰树集团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对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1年2月,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因为此前产品含有“捡篓子”“官人我要”等文案,被指侮辱女性,茶饮品牌对此致歉。

  2022年3月,乳企悠纯牧业一款牛奶包装上印有“我们把乳牛当女儿养”不当广告语,引发关注。悠纯牧业随后致歉称,未考虑女性群体的感受,决定撤销并更换旧广告语产品。

  类似的低俗营销为何屡次出现?蓝天彬认为,流量时代背景下,部分商家采用低俗营销吸引流量,博眼球来获取利益;在法律法规方面,含有淫秽、色情的低俗营销文案指向较为模糊,难以界定;在实践中,行政查处力度不够,商家违法成本较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俗营销的风气。

  在蓝天彬看来,遏制低俗营销,首先要加强立法,对于广告法规定的“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的内容”,应进一步进行司法解释明确相关界限;其次,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及时查处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广告,及时进行行政处罚并加强警示教育和宣传引导;企业、商家的广告营销也要立足本土,遵守法律法规。

  钟兰安也表示,相关企业经营者应学习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低俗广告、低俗营销行为的打击力度。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彭婧如】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