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大宗交易成交超5月全月 拆零成交突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6月上旬大宗交易成交超5月全月 拆零成交突出
2009年06月15日 09: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以来,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市场相当热闹,前10个交易日成交金额超过5月全月。“大小非”趁指数走高之际借道大宗交易批量出货,而“私募基金”之类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则积极接货。

  同时,疑似“中介”式的个人深入参与大宗交易市场,表现相当活跃。在这些“中介”穿针引线的服务下,大宗股票拆零成交的现象较突出。

  6月上旬成交超过5月全月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6月1日至12日的10个交易日内,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市场共成交142笔交易,涉及上市公司79家(次),成交股数3.38亿股,成交金额为31.62亿元,超过5月31.09亿元的全月成交额。这一数字也超过1月全月成交额,是2月39.84亿成交额的近八成,也超过今年来大宗交易和“大小非”减持的两个高峰月3月和4月的同期成交额。

  对照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发现,6月成交的大宗交易,大部分是“大小非”或“大小限”的减持。据Wind资料,6月1日至11日,沪深上市公司公告股东或高管持股变化共111次,其中仅有两次涉及高管增持,3次高管减持,其余全部是股东减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的减持共42次,减持股份3.4亿股,这个数字与交易所网站公布的同期大宗交易成交股份相当接近。

  这些交易仍维持较高折扣率,高的可以接近跌停板,低的也在九五折左右。在大盘走高于2800点关前震荡的时候,“大小非”出逃的意愿相当坚决。

  市场人士认为,大宗交易成交量剧增说明在“大小非”坚决减持的同时,接盘也十分踊跃。接手“大小非”抛盘的主要是那些市场反应非常灵敏的机构投资者或私募基金。

  疑似“中介”促成交活跃

  一段时间来,市场上已形成一个在大宗交易市场低价接手“大小非”减持并在二级市场出售获利的特定“小市场系统”,出现一批专于此道的机构以及为此“小市场系统”提供服务的“中介”。

  细心的投资者早已发现,随着“大小非”和“大小限”通过大宗交易市场折价减持的“小市场系统”的形成,一批疑似“中介”的个人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宗交易系统中,不断挂出大宗交易买卖的双向意向申报,为买卖双方寻找对手。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了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中大宗交易意向申报的历史信息后发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在3、4月后开始出现的。比如,一位“贺先生”从4月开始在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持续申报买入意向,至今已达30多次,每次涉及金额小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从这位“贺先生”留下的联系电话来看,很可能是北京一家证券公司业务人员,代理营业部客户发布意向,其“中介”身份相当明确。近来,类似“贺先生”这样的疑似“中介”又出现多位,不断发布买卖意向,表现活跃积极。

  对一些具体交易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中介”的作用。最典型的如6月4日恒邦股份在大宗交易系统成交370万股,却分拆成13笔成交,卖出方均为齐鲁证券属下同一个交易单元,买入方则分属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第二天该股再次在大宗交易系统成交368万股,分拆成7笔交易,卖出方同样是齐鲁证券,买入方分为6家营业部。两天交易最大的一笔为140万股,最小的一笔仅10万股。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没有“中介”撮合,为之积极多方寻找联系买家,这样化批发为零售式的交易恐难出现。

  这些疑似“中介”一般比较低调,记者与他们联系的努力没有下文。(记者 周松林)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