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一线品牌 外资为何紧盯中国白酒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加码”一线品牌 外资为何紧盯中国白酒业
2010年03月09日 09:10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近日,水井坊成了舆论焦点,帝亚吉欧经过耐心的“潜伏”,“龙门一跳”或将变为现实。中国白酒业为什么会成为外资投资者眼中的“肥肉”?白酒行业对外资来讲到底有大的吸引力?外资的某些“斩首”行动会不会动摇中国白酒业的未来“光明之路”?

  近日,全球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增持全兴集团的一纸协议,让一贯保持低调的白酒行业站到了舆论的浪尖风口。因为此次增持4%的股权,已经使帝亚吉欧成为水井坊的最大股东,并触发了要约收购;若能获批,将成为“外资控股中国高档白酒品牌的第一案”。

  外资觊觎已久 逐渐渗透加码

  事实上,外资对中国白酒市场的觊觎并非刚刚开始,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五粮液、茅台等企业多由国资委绝对控股,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愿望也并不如外界所预计的那样强烈,外资并购名优白酒并非易事,因此二三线品牌便成为外资争相进入的首选目标

  从2005年开始,外资一直在加快向国内白酒行业渗透的步伐,而且胃口越来越大,逐渐从收购二、三线白酒品牌向一线品牌过渡。

  2005年9月,泰国酒王TCC集团出资5500万元整体并购云南玉林泉酒业。

  2006年底,帝亚吉欧开始入股水井坊的第一大股东全兴集团,持有43%的股权,成为全兴集团的外资战略投资者;随后又在2008年增持到49%的股权。去年,帝亚吉欧联手水井坊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海上幻”的高档伏特加酒,试水在香港进行销售。

  2007年5月开始,法国轩尼诗、V&S两大洋酒巨头分别与剑南春合作,用“文君”和“天成祥”两个品牌向高端白酒市场发起冲击。轩尼诗斥资3.4亿元,从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购入文君酒业55%股权。两年后,也就是去年5月8日,轩尼诗全球范围内第一座白酒庄园——文君酒庄在四川邛崃亮相,同时推出零售价高达1500元的新品名酒。

  2008年,有媒体报道,美国高盛集团已收购淮北口子酒业25%股权,融资后,口子酒业在两三年内有境外上市计划。

  国内白酒企业:借机加速发展

  那么,从水井坊来看,这样一个“不差钱”的一线白酒品牌,引入外资投资者用意何在?当然,国泰君分析师安洪婷认为,双方是在股权合作的基础上各取所需,合作共赢。

  水井坊上市公司公告称,它们决心将“水井坊”品牌打造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一个代表性产品,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它们认识到“水井坊”要真正成为国际名品、世界品牌,必须要进入以现代品牌推广体系、现代营销组织体系、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国际主流营销渠道。

  鉴于进入主流市场渠道的门槛费用及品牌拓展、广告宣传、终端营销费用等方面的投入非常高昂,该公司决定在 “共享品牌”的理念导引下,在全球寻求拥有资源优势和主流网络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强力促进水井坊的品牌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力争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可行途径。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钢认为,帝亚吉欧还是因为比较看好中国高端白酒这个市场,这也是它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向她的全球消费者推销一下中国的白酒,中国白酒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多占一些市场份额;这与它进一步开拓国内洋酒市场也是相辅相成的!

  恰逢此时,全球最大的跨国酒业公司帝亚吉欧主动来访,明确表示外方酒业专家已通过近一年的市场调研,并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等,对中国酒业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法规政策、投资环境等进行长期的研究,并通过行业内对比分析,认定“水井坊”是中国白酒有代表性、有文化特性、有质量保证的高档产品,已具备进入国际市场、成长为国际品牌的基本条件,认同全兴在传承历史文化、倡导“理性饮酒”等方面有很多相通的文化特征和理念,看好“水井坊”酒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全兴改制后的经营机制和务实创新的团队,希望与全兴团队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水井坊公司达成全球经销协议并同意投入海外市场品牌推广、市场营销费用,通过帝亚吉欧全球营销网络、品牌推广和物流配送系统,把“水井坊”推向海外有税和免税市场。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着这段长达4年的“跨国恋情”。

  帝亚吉欧从2002年开始进入大中华地区,目前每年的增长势头都还不错,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一定的影响,但在国内市场总体上升趋势没有改变。帝亚吉欧大中华区新闻发言人陆海清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长远是看好的,对中国的白酒行业非常有信心;另外,目前,洋酒、烈性酒加在一起只占中国白酒市场的1%左右,洋酒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唐振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