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需求参差不齐 国际油价冲高可能性不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各国需求参差不齐 国际油价冲高可能性不大
2009年11月26日 09:17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际经济曲折的复苏过程也使国际油价越来越难以捉摸。继11月23日国际油价小幅上涨后,11月24日国际油价再次震荡下跌,由于市场预计美国商业原油和汽油库存将继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54美元,收于每桶76.02美元。专家预测,国际油价将在纷繁复杂的多重国际因素干扰下“跌跌撞撞”,至少到今年年末,国际油价冲高的可能性不大

  各国需求参差不齐

  虽然美国经济已经搭上了国际经济复苏的快车,但作为世界上原油需求量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24日公布的最近一次决策例会记录显示,大多数美联储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彻底恢复健康可能需要5至6年时间。

  文件显示,由于目前仍面临种种考验,美国经济彻底恢复健康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根据美联储的解释,彻底恢复健康是指美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就业不断扩大,通胀水平则在美联储的控制范围之内。

  美联储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在负0.5%至零之间,明年则可望达到2%至4%。但失业率将居高不下,今年预计在9.8%至10.3%之间,明年仍会高达8.6%至10.22%。

  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对记者表示,美国经济复苏曲线目前并不明显,很难用“W”还是“V”来描述。他表示,美国银行部门的坏账问题仍在对美国经济“拖后腿”,但并没有给经济复苏带来“逆转的风险”。

  卡斯曼预测,一个将持续一年至一年半的全球同步强劲反弹的基础已存在,2010年美国的GDP增长率会达到3%-3.5%,日本和西欧的增长率会在2%左右,亚洲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则会在6%-7%。

  虽然美国原油需求疲软,但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望成为未来原油新的需求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消费国。当世界大多陷入衰退时,中国一直保持积极的增长。此外,预计印度燃料的需求将继续上升。

  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将于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石油公司及欧佩克成员国均表示,为确保新原油开采项目的投资,油价有必要维持在每桶75至80美元。

   美元难改疲软态势

  不过专家分析指出,从长远来看,美元贬值的趋势不会改变。美国经济复苏趋势复杂,奥巴马政府不会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这势必加大美国政府财政压力,继续印钞可能成为美国当务之急最直接的选择。此外,奥巴马此前提出的平衡世界经济的主张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新选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政府肯定会保持美元兑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趋势。

  目前来看,油价在今年10月底达到了每桶82美元的新高,这比去年12月每桶32.4美元的价格上涨了2倍多。近期国际油价也在每桶80美元左右浮动。对此,有专家称,美元贬值是推高国际油价整体走强的最大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问题专家牛犁预计,受2010年美元继续疲软、通胀压力上升及全球经济难以强劲增长等因素的相互影响,2010年WTI(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均价将维持在每桶75美元左右。

  牛犁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但是在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严重、内生性增长乏力、就业前景持续恶化、通胀压力骤增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旧脆弱,经济活动依然远远低于危机前水平。

  牛犁预计,2010年美元仍可能维持弱势。首先,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将来必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元币值的内在稳定性最终要受货币供给的冲击。

   政局因素飘忽不定

  牛犁还表示,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将导致投机炒作在2010年继续盛行。国际油价走势与石油期货市场上投机力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每当石油期货净多持仓量上升,油价随之大幅飙升,每当石油期货投机资金减仓乃至净空头,油价随之下跌。

  去年12月,油价下滑到近5年来最低价,当时投资者纷纷逃离石油和其他风险资产,进而投资黄金、美元等相对安全的庇护资产。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在2010年将始终困扰国际油市。牛犁认为,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

  目前,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石油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反恐活动“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势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断升级,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在其核问题悬而未决,再加上“恐怖活动”添乱,国际原油的“恐怖溢价”也将日益高涨。(本报记者 马继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