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新政”重创市场 市场堪忧跌破“万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奥氏“新政”重创市场 市场堪忧跌破“万点”
2010年01月25日 10:1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各大银行本周发布的财报喜忧参半引发金融板块重挫;油价大跌拖累期货相关类股票下挫,加上利空失业数据,美股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并创下2009年3月低点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目前,越来越多的交易者开始认为,一场阶段性的调整可能已经开始

  三天跌掉两月慢工

  当美国人准备为2008年以来最乐观的美国市场开年庆功时,美股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凉水。

  上周五,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收盘大幅下跌216.90点,至10172.98点,跌幅2.09%,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创去年10月3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同一天,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样交出去年10月30日以来最差单日成绩单;当天,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挫24.72点,至1091.76点,跌幅达到2.21%。

  除上述两大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难逃走低命运。上周五,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60.41点,至2205.29点,跌幅高达2.67%,创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三大指数齐齐下行已经创下多项尴尬纪录。道指过去3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52.45点,跌幅5.15%,创2008年11月以来最大3日点数跌幅;标准普尔指数上周累计下跌3.9%,为去年10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而纳斯达克指数上周累计下跌3.61%,同样是去年10月以来表现最差一周。

  实际上,三大指数过去3个交易日的糟糕表现,已经让美股过去近两个月的缓慢爬升化为乌有。

  奥氏“收缩”重创市场

  美国市场向来有1月魔咒的说法,1月的美股走势似乎预示着全年命运。2010年,美国市场一开年就表现亮眼。道琼斯指数开年第一周曾经上涨1.8%,为15个月来最高水平。在道琼斯指数历史上,新年第一周股指强劲上涨的年份里,延续涨势的概率大约有3/4。

  然而,市场的实际情况似乎脱离了1月魔咒轨道。什么原因导致美股在3日内风云变幻?

  对美国市场冲击最大的大概是奥巴马政府的银行政策。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四宣布,美国政府将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其规模和高风险交易。该规定还拟禁止华尔街巨头拥有、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以及提供顾问服务等。

  这一政策显然给刚有起色的美国金融业投下了阴影。有数据显示,华尔街银行巨头去年的业绩反弹,很大程度上依赖自营交易强劲增长。以高盛为例,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自营投资业务同比上涨55%,助其净利润同比暴增277%。

  尽管美国财长盖特纳第一时间补充,表示奥巴马总统提出改革的目的并非要分拆大型银行,而是希望控制对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威胁的潜在风险,分析家们也预测,奥巴马政策的实际意义远不及博得选举好感的意义大,仍难以挽回市场的担忧情绪。

  市场堪忧跌破“万点”

  随着美国主流公司公布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表现得愈发明显。不受奥巴马金融政策影响的谷歌竟然未能从该公司第四财季净利润飙升中获得提振。投资人不买账导致该公司股价上周五跌幅高达5.7%。

  资产管理子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投资策略负责人柯思特瑞区就指出,投资人对公司利润的预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企业满足预期的难度会不断增大。

  除了利润预期提高外,美国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不足还表现在成交量上。有分析师指出,道指自去年3月以来的上涨周期里,大部分时间成交量低于平均水平,这显示出投资者对美股心存怀疑。今年1月以来,这一状况没有改观。Key Private Bank首席投资策略师麦凯恩就说:“普通投资者仍对股市前景表示担忧,不会像过去每年1月那样大量入市。”

  对后市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正是投资者难以对美股保持信心的最重要“病因”。建立在宽松货币政策上的上涨显然不足以支撑基本信心。

  LPL Financial首席市场策略师克莱因托普就指出,美股的良好走势可能会持续到今年上半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包括收购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在内的计划,有利形势将会消失。加之全球央行可能不约而同在未来收紧货币政策,低利率环境推动的美股涨势将不复存在。

  有预测称,道指自去年3月开始的涨势或已到尾声,未来道指有可能向10000点逐渐靠拢。而10000点会成为美股今年走势的最后支撑。如果有其他类似奥巴马银行收缩政策的因素继续打击美国投资人信心,导致道指跌破10000点,今年的美国市场堪忧。(本报记者 刘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