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领养老早规划 靠炒股购房储蓄各有不足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都市白领养老早规划 靠炒股购房储蓄各有不足
2010年01月22日 10:43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都市白领越来越意识到,依靠“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目标。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老年生活水平,颐养天年?

  社保难提高生活品质

  “单位给办社保吗?”白领在谋职时格外在意能否享有这一福利待遇,可见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但是多数人并没有自己计算过社保能带来多少养老金。恒安标准人寿的调研数据显示,5%的人表示计算过能从社保养老拿多少钱;了解政策、但没有计算过的人占59%,非常不了解政策的人占29%。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解释,社保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如:单位所缴费用相当于个人工资的20%,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所缴费用相当于个人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每月由单位代扣代缴。

  当个人领取养老金时,统筹账户支付部分的计算方法为“领取年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提取部分的计算方法为“账户积累额÷(退休时的平均期望寿命×12)”。

  依此看来,如果一位35岁的白领月薪为1万元,领取养老金的前一年社会平均月工资为5000元,他缴费25年,从社会统筹账户领取养老金为1250元;如果个人账户积累额为24万元,退休时平均期望寿命为18年,即216个月,则每月从个人账户约提取1110元(24万元÷216),该白领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约为2360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单位每月缴费高于社会平均缴费,从社会统筹账户所领部分还会高一些。”庹国柱补充道。

  上述月薪1万元的白领,每月领取养老金2360元,如果没有其他收入补充,老年生活品质必然会直线下滑。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生活质量还会下降。

  靠炒股购房储蓄养老各有不足

  社保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品质仍需广开财源。近日,恒安标准人寿白领养老调查显示,居于前三位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工资收入(占28%)、股票投资(占20%)、房产投资(占17%),明确表示以商保和社保养老的仅占13%。

  庹国柱表示,养老是必须的,需要固定的养老金供支配,但上述占比较高的三类养老方式均有不足。

  房产近几年升值很快,但是很难保证房地产泡沫不破裂。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恰好说明房地产的长期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不适用于安排几十年之后的养老规划。

  股市也是很好的投资增值途径,如果真的能从股市赚到足够的钱,养老也没有问题。但资本市场的分析表明,我国散户赚钱的不足1/4,且收益极具不确定性。

  银行储蓄向来不是理想的投资手段,这由我国几十年的经济数据就可表明,利率在大多数年月低于物价指数,储蓄并不能保值增值。

  “股票、债券、房地产、储蓄和保险等工具都可帮助个人实现养老,组合搭配才能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恒安标准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凃开元介绍。

  商业险成养老选择之一

  商业养老险是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配置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且能在准备过程中帮助个人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可以规避缴费期间的一系列人身风险。数据显示,在美国、加拿大等养老保障完善的发达国家,商业养老金已经占全部养老基金的60%以上。

  庹国柱指出,商业养老险过去在国内是“补充”角色,目前正在成为“主角”。据了解,目前具有养老功能的分红险已经成为众多商业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

  “因为分红险除了具有保障功能外,还可抵御通胀,并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凃开元表示,分红险的保障期限和分红期限较长,很适合于养老需求。

  以恒安标准人寿近日针对白领推出的恒安标准幸福到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该保险产品具有缴领灵活、收益稳定、增额红利等特点。

  据了解,“幸福到老”设有多种缴费期,包括一次性缴费及5年、10年、15年、20年、30年等,领取年龄也可选择50岁、55岁、60岁、65岁。

  在稳定收益方面,“幸福到老”提供20年的保证领取年限,确保客户至少能领取20年,并且领取期最长可达99周岁,寿命越长,领取越多,体现其养老价值。

  在保险期间,“幸福到老”将每年的可分配盈余以年度红利和终了红利的形式进行分配,使保单的有效保险金额逐年累积,应对因通胀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现实,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的生活品质。

  如果被保险人在领取返还金期内不幸身故,“幸福到老”还将给受益人发放一笔身故保险金,由保险承担家庭责任,实现一张保单两代人受益。(崔启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