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高工资不能只拿基层开刀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打破垄断高工资不能只拿基层开刀
2009年11月05日 10:07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大 ↓小

  跟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又同比增长了多少多少”相比,大家更乐意听的显然还是诸如“央企限薪”之类的消息。

  昨天就有媒体曝出,为“打破垄断高工资”,国资委主导的新一轮薪酬制度改革正在50余家央企悄悄推进,改革的核心是“双控制”,即既要对“工资总量”进行管理,又要对“人均工资”进行管理。

  要说这“双控制”,肯定要比已经用了二十几年的“工效挂钩制”(工资挂钩经济效益)先进。虽然按道理讲,拿多少工资应该看创造了多少效益,但对央企、国企而言,可能绝大部分效益都靠的是垄断跟各级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偏心”。

  就在前几天,国资委头一回公开了央企的“家底”(除军工企业外,118家央企过去两年的营业收入、利润、纳税、资产总量)。结果大家发现:原来央企阵营里头既有极少数的“巨无霸”(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也有一大帮子“小不点”(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下),其中11家“巨无霸”(中石油、中移动等)几乎全都贴着“垄断”的标签。而央企的大部分利润,都是这些“巨无霸”的贡献:营业收入排名前10位、50位的央企,营业收入分别占全部央企营收总额的50%和84.1%,利润排名前10位、50位的央企,利润分别占央企利润总额的72%和80.5%。

  可以想见,既然“赚钱能力”谁都不能跟垄断企业比,那么凭效益拿工资自然也就沦为笑柄。“双控制”的好处正在这里:缩小央企收入的“行业差距”,省得非垄断行业的“小不点”们闹情绪。当然,要是能把归财政部而非国资委管理、薪酬让垄断央企都眼红的“金融类国企”(最赚钱的国有银行们)也划进来“双控制”一下,恐怕闹情绪的人还能少一批。

  可惜的是,控制“工资总量”、控制“人均工资”最多只能平衡一下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解决一下央企间的“内部矛盾”问题,而一个央企、国企要是为了达标而减薪的话,最有可能打谁的主意?那条这些年说了又说的、“高管薪酬水平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相联系”的规定,又会怎样执行?

  这方面,也许咱们可以参考前天来自广州的一条消息: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某些专家说的那样轻,44.9%的私、民营企业“已经裁员”或“有裁员计划”,4成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已经减薪”或“计划减薪”,而党政机关最稳定,不到一成提起过裁员减薪。民营裁员、国企减薪、党政机关最稳定——在这种拿弱势群体开刀的逻辑中,咱们可以想见,谁将是国企薪酬制度改革中受损的群体?年薪12万的抄电表工也许会少些,可这笔钱很可能会“平衡”到管抄电表工的人手里。

  当然,也许在外界看来轰轰烈烈搞着的薪酬制度改革并不会真让某些人忧虑。就像某专栏作家写过的那样:一位某市级垄断企业的副处长,开着公司配的车,汽油费停车费过路费保险费全报(其他的“费”和“补”不再列举)——而这些,是绝大多数跨国企业亚太区总裁都没有的待遇。(毛颖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