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让牡丹四季常开 卖种苗年创收三千多万(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先进技术让牡丹四季常开 卖种苗年创收三千多万(2)
2009年04月14日 13:53 来源:央视《财富故事会》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有了这文化只能说这牡丹园有了魂,付正林明白游客来洛阳主要还是看你的牡丹花的,如果没有实质的东西。那这园子还是不能长久,付正林他要做一件谁也没做过的事情。他要把世界上所有的牡丹品种全汇集到他这里来,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国的栽培牡丹的历史已有1650多年,在唐宋时期我国的牡丹栽培技术流传到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发展到至今,国内外的牡丹品种加起来有1000多种,在洛阳还没有那个牡丹园能做到集这么多品种为一园。因为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太难了。那为什么付正林要做这事呢?

  付正林:“当时我考虑,不单单是观赏,我还要发展,我还要繁殖,把这些资源我就是统统的繁殖,扩大。”

  付正林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受了日本的启发,他要从这上千种牡丹中挑出50到80个品种进行培育与繁殖。

  付正林 :“当时在日本看到人家大面积繁殖的速度那么快,种苗的质量那么高,品种结构那么丰富,就是品种的结构是那么纯,白色的就是白色的,黄色就是黄色的,红色的就是红色的,那么咱们国内的牡丹,就是咱们洛阳生产的牡丹就是,你要大杂烩,你要啥都有,就是要量没有了。”

  而付正林现在要做的是让他的牡丹园既成为旅游观光的牡丹园,还要成为牡丹的繁殖培育基地。

  王高潮:“引进日本的模式,搞终年开花,让四季来的人,到洛阳来的人都能在你这里看到牡丹。”

  付正林:“把这一块就是彻底叫它成为商品,就是你啥时间要我啥时间都有。”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这是民间流传武则天与牡丹的一个故事,武则天冬天要赏群花,可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将牡丹由长安贬去洛阳。这当然是个传说,但要想让牡丹一年四季开花却并不是容易的事,而付正林却要让这成为现实。

  主持人: 在此时的付正林看来,占牡丹者得洛阳。在洛阳这个城市里,牡丹就是特色,牡丹就是洛阳的名片,如果他能让牡丹一年四季都能开花,那他就是牡丹这个市场的老大。而要让牡丹四季花不断,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培育技术,还必须要掌握资源,资源就是牡丹品种。

  付正林:“作为一个牡丹园,牡丹这个资源是你的立园之本,你没有资源这一块你怎么去发展。”

  赵鲲总工程师:“搞生物工程这一块谁抓住了资源谁最有优势,没资源纸上谈兵,作为科学家来作为育种学来说,你首先是要掌握种植资源。”

  我国的牡丹分为西北牡丹、西南牡丹、旱地牡丹和中原牡丹四大种群,付正林经过二年的不断努力,当时付正林已把其他三大种群全收入囊中,可就是独独缺了西北牡丹这一种群,而西北牡丹的代表品种就是一种名叫紫斑牡丹的品种。而这种品种只有甘肃才有。

  主持人: “牡丹真富贵、狄道堪称雄,绝艳生天末、芳花比洛中。”这狄道就是现在甘肃省的临洮。而这花比洛阳的牡丹正是紫斑牡丹。紫斑牡丹是牡丹中一个古老的品种,只生活在海拔1100-3200米的高山上。因其花瓣基部有明显的大块紫斑而得名。但它究竟长什么样呢?话说2006年,临洮县一个名叫西山的村子里来了几个人,他们就要挖这样一棵紫斑牡丹。

  付正林:“特别粗,又高又大,当时弄不出来,他那院子特别小,最后没办法,就把那个他院墙推倒,把院墙扒倒,然后给它弄出来,最后用吊机给它吊上去,吊到车上。”

  挖这棵牡丹的人正是付正林。有点花卉常识的人都知道,牡丹是植株不到一米的灌木,而挖这紫斑牡丹竟然要出动吊车?

  赵鲲 总工程师:“称为牡丹树,只能是西北牡丹,也就是甘肃这个紫斑牡丹系列的,紫斑系列的。中原系列的都不行,它长不了很高,三十年、五十年也就是一米来高,但是甘肃牡丹能长到好几米,两米、三米都没有问题,像数百年它依然很旺。”

  付正林挖的这棵紫斑牡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更为难得的是它是一棵原生没有经过任何杂交的紫斑牡丹。而为了找这棵牡丹,付正林他们已经来了三次。当第一次在临这个偏僻的村子里看到这紫斑牡丹时,付正林他们就想着怎么能把这牡丹给弄回去。

  付正林:“我转悠了几天,在人家家里转悠了几天,我当时考虑着要把这棵要弄回去,因为在甘肃我看到那么多紫斑牡丹中这棵牡丹是鹤立鸡群,是最好的品种,最好的一个品种,也比较古老。”

  赵鲲总工程师:“哎哟,它满树花呀,几百朵儿,这棵树,开几百朵儿啊,不说二三百朵,至少有一百多朵吧,非常漂亮,在它院子里长的。”

  付正林 :“第一个有它的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比较好。第二个,作为繁殖的资源,就是这个品种开发它的繁殖资源,就是为它以后繁殖,这是一个很好的品种。”

  赵鲲总工程师:“所以当时就有意,肯定要把这棵树搞走,搞回来。”

  可当付正林向这牡丹花的主人提出要买下这棵树的时候,人家说什么都不卖。

  付正林:“那老头儿我卖我卖我祖宗啊,不卖,要卖你卖我祖宗,这是我祖宗,我已经四代了,留下来的,我爷爷的爷爷种下来的你知道不,我已经四代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种的。”

  赵鲲总工程师:“人家不卖,多少钱都不卖,一万、两万、三万都不卖。”

  主持人: 原来这棵紫斑牡丹是这高姓人家,爷爷的爷爷手上就栽种下来的,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了。说白了,这棵牡丹树就已经成了他家的传家宝。你说这能卖吗?付正林就这样空手离开了甘肃,可后来付正林又是怎样说服人家把这棵牡丹挖走的呢?

  主持人:前面我们说到付正林从日本回来后,准备重新一个牡丹园,他的心里藏着一个更大的野心。他要收集天下所有的牡丹品种到他的园子里,为他所用。既是观赏,也是繁育。可就在他到甘肃去找西北牡丹的代表紫斑牡丹的时候,人家根本就不卖给他。

  从甘肃回来后,那棵紫斑牡丹的影子一直在付正林的脑海里盘旋,对这棵牡丹付正林是耿耿于怀。

  付正林:“一直回去是念念不忘,这棵牡丹。第二年,我们去甘肃,又去看了,我们一连去了三次,第二年我们又去,又去,去了以后,人家还是不卖,第二年我们又去。第三年不行了,我说非得弄回去不行。”

  第三次去甘肃付正林决定换种方式,他让在洛阳林科院工作的研究员赵鲲来说和这事。

  赵鲲 总工程师:“他问我做什么的,我说我搞科研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先生可能也稍微动了一下心,他说呀,你们搞牡丹的,跑这么远,一千多公里,往这里跑,开着车,他也很感动。”

  付正林:“我说放在你这儿可惜了,不如让中国牡丹走出去发扬光大,给我们子孙留点东西,从科研的角度上,这棵牡丹不能光你自己一家看,要展示给世人,能让它代代沿袭下去,把这个品种给发扬光大。”

  赵鲲 总工程师:“我说了,你这个资源过来我们可以永久地给你保存下来,建立在我们档案里面,你的名字也可以名垂青史。这样我们要把这棵树进行系统的嫁接,繁殖它的无性系的后代。”

  三顾茅庐,付正林最终把这百年的紫斑牡丹运回了洛阳。如今在付正林的园子里可以看见世界各地一千多个牡丹品种,这在洛阳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他的牡丹园也成为国家“863”牡丹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如今付正林的牡丹园每年要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在他的牡丹园,游客可一年四季看到不同品种的牡丹开放。他的牡丹园门票和卖花的收入也因此达到三百多万元,同时通过嫁接和繁殖,付正林的牡丹种苗达到100万株,年产优质盆栽牡丹15万株。年创收三千多万,成了牡丹园旅游收入以外的另外一大笔收入。

  付正林:“洛阳牡丹自然花季一般是在4月15号盛开,现在我们园子看到这些花, 都是经过我们人工处理,提前开的,今天是3月25号,你看。”

  付正林:“人家能做咱为啥不做。咱们哪一点也不比日本差。”

  付正林:“作为一个牡丹园,牡丹这个资源是你的立园之本,你没有资源这一块你怎么去发展。”

  付正林: “一年360天,天天生活在花丛中,看到牡丹花开花落,那种心情是任何人都没法体会的。”

  主持人: “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电影《红牡丹》中主题曲“牡丹之歌”中两句歌词。如果说是牡丹把它的美丽带给了人间,而付正林却是让这牡丹美丽常在,花开不败的人。牡丹园本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可在付正林的点化下,却让花开花落仅二十日的牡丹在这里既可四季观赏吸引游客,又成为一个新的花卉产业。牡丹,娇媚却丰满,富贵却历尽贫寒。付正林不正如这花开不败的牡丹吗?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