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致辞欢迎钱复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全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王毅致辞欢迎钱复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全文)
2009年04月18日 11: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月十七日晚,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海南博鳌举行欢迎酒会,欢迎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由钱复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该代表团由最高顾问钱复率领。图为王毅在酒会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辛莉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7日在海南博鳌为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先生一行举行欢迎酒会并发表致辞。以下是王毅主任致辞全文。

  尊敬的钱复先生和夫人、各位台湾同胞、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诸位在春光明媚的海南博鳌共聚一堂。首先,我要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钱复先生和夫人,对各位专程来此出席今年博鳌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

  博鳌论坛发展至今,已成为本地区各界人士共同商讨亚洲合作与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两岸经济界人士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探讨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往年相比,我觉得今年两岸经济界人士在此聚会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之所以不同寻常,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正在给两岸各自经济的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携手应对,共克时艰,是摆在两岸各界,尤其是经济界人士面前一个十分现实和严峻的课题;二是两岸关系的明显改善和发展又为两岸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关系终于摆脱多年的坎坷曲折,回到正确的轨道,并且日益显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所以,一方面是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难得的机遇。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挑战,把握机遇。世界上不是这样评价我们中国人吗,说中国人从来不怕困难,因为他们往往能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危难中蕴育生机。这个评价也许并不非常准确,但我想,它的确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我说,今年的两岸金融圆桌会议就比以往更为重要。我非常希望两岸经济界人士精诚合作,把圆桌会议开好,开成功。通过论坛这一平台,向世界发出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信号,展示两岸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信心。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成立以来,为促进两岸间经贸往来,为两岸关系恢复和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和积极的贡献。我要借此机会,向今天在场各位,并通过各位向所有基金会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突出了“共同”这一理念,这在两岸关系中至关重要。因为追根溯源,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传承了共同的文化。立足今天,我们又确立了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着眼未来,我们还要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享有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自豪和尊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也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所以,我希望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和两岸各界的朋友们都能为此做出贡献。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年的话,2009年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努力,使两岸关系在各个领域都能有所开拓,有所进展。当然,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一基本思想,我们首先还是要加强经济上的联系。我们打算通过双方的协商和努力,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往来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同时,我们也愿意和台湾朋友们探讨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安排。4月18日,两会预备性磋商将在台北举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四月下旬,就可能在南京举行第三次两会领导人会谈。这次会谈将就建立两岸定期航班,启动两岸金融合作,开展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三项重要议题进行商谈并签署相应协议。同时,双方还将就陆资入岛达成一致。当然,如果台湾方面希望在第三次商谈中,就ECFA问题交换意见,我们也愿意就此与台湾朋友们进行初步探讨,以此来启动两岸商谈经济合作机制的进程。

  除了经济合作之外,今年我们还将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同时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两岸民间各界的相互交往,我们希望更多的两岸同胞成为朋友,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当中,我们更希望两岸关系今年在各个领域都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我要再次欢迎和感谢钱复先生、夫人和各位的到来。祝大家在海南博鳌期间生活愉快、一切顺利。(田云鹏)

【编辑:张哉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