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的早期广彩瓷器:曾是"欧洲宠儿"(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被埋没的早期广彩瓷器:曾是"欧洲宠儿"(图)

2010年09月30日 16: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谈及广彩,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金碧辉煌的织金彩瓷。其实在广彩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淡雅、沉静的时期。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也是广彩300多年的发展中最辉煌、最精彩的一个阶段。不久前,“古代广彩瓷”展在广州嘉德展厅开幕,向人们展现出韵味十足的早期广彩大观,写就一段被忽略的广彩发展史。

  早期广彩素雅轻盈 300年前因贸易而生

  此次展出的约70套瓷器精品,绝大多数的烧制时间是18世纪,大致覆盖了中国清代康熙晚期至乾隆年间的范围。这是广彩从初创到鼎盛的一个阶段,也是其魅力最为彰显,征服了欧洲的一个阶段。不过与以往广彩展不同的是,这次展览中的瓷器素雅许多。“织金彩瓷”那种金灿灿的明亮装饰在展览中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关于广彩的诞生时间有多种说法,但基本都集中在康熙晚期到乾隆时期之间。广州嘉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陈玲玲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广彩瓷从无到有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现今能见到的雍乾时期的广彩实物已经明显脱离了初创阶段,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风格,因此广彩诞生于康熙晚期的说法应当是比较可靠的。

  她表示,虽然广彩所用的白胎,以及初期的绘制技法和指导工匠都是来自景德镇——广彩行业供奉的两位师祖杨快和曹钧,传说就出自那里——导致要区分早期“广彩瓷”与“景德镇瓷”相当困难,但有经验的鉴定者仍旧可以从绘制水平、手法等方面看出细微的差别。例如早期广彩瓷相较风格类似的景德镇瓷器,从画工上来讲显得“糙”一些,这是初创期工匠能力不足所致。随着逐步的发展,广彩自己的风格逐渐凸显,到了乾隆以后,广彩各期的风格已经比较容易分辨了。

  陈玲玲表示,其实在从景德镇“移彩”至广州之前,在广州这样一个交通便捷、贸易繁盛的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海港,出于成本等各方面的考虑,买来白瓷胎加彩出售的做法都会存在,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广彩瓷滥觞。当出口量越来越大,转移在广州上彩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直接催生了广彩这一年轻瓷种的诞生。

  多描绘西方事物 成为“欧洲的宠儿”

  陈玲玲表示,广彩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外销瓷器——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国内早期广彩留存数量较少的原因——其早期基本上完全按照欧美社会来样特别制作,表现出“式样奇巧,岁无定样”的面貌。虽然原材料、成型和烧制都是中国式的,但型制和纹样却是欧美风格。

  当时,广彩是“欧洲的宠儿”。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瓷器的昂贵身价,广彩的主要生产方式是订制,因之描绘皇室、家族、教会、社团、城邦等徽章纹是其一大特色,这些纹章往往又和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纹样同时使用,其中既有中国形象的事物,也有欧洲式样的事物;描绘船舶图的器物也很常见,不少都写上船舶的名字和在中国港口的停泊日期;动物纹样多为仿西方铜版画的动物纹样或是外国的动物纹样;花卉纹样则是以洛可可艺术绘画风格的表现为主,并且有不少模仿德国迈森瓷厂的制品;人物纹样是最丰富多彩的,很多器物绘着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西方人日常生活等。在中国人物纹样方面,明代和清代的服装都大量出现,其中闺阁仕女图特别受到欧洲人的喜爱,被他们昵称为“修长的伊丽莎白”。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