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诞生:先有诗后有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诞生:先有诗后有歌

2010年11月01日 15: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曾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拨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鼓舞着中国人民优秀儿女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英勇厮杀,浴血奋战。

  时光荏苒,弹指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回想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思绪把我带回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五○年七月,我炮l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六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出发前,大家深情地望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农田,望着自己用汗水浇灌的土地,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

  十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我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很快拟好了全连的出征誓词,但又总感到意犹未尽。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队用汗水浇灌的大片农田,鸭绿江对岸翻滚的战火,战士们激昂的求战情绪……时刻萦绕于我的脑际,使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总感到还应写点什么。在十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我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昔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画卷浮现在眼前,使我的视角落在了“中华儿女”的群体形象上。我想,现在集结在鸭绿江畔的志愿军,此一时也,即彼一时也,不正是中华民族长期经历内忧外患逐渐培育起来的浩然正气,又在新中国人民身上得到升华的历史延续吗?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涌上心头,我连忙抓起了笔,一篇短诗一会儿便跃然纸上。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即以一首诗的形式诞生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在创作什么,更没想到是在创作歌词,只是由于烈火在胸中燃烧,感到不吐不快。写毕即感到心舒气畅,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作了宣讲,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心声。在全团动员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各连纷纷上台表决心,我也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我们连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十月二十三日部队入朝时,我连就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

  后来,我惊奇地发现,一支支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唱着一首曲调乐观、雄壮而坚定有力的歌曲,歌词与我写的这首诗基本相同。部队在歌声中显得那样威武雄壮,我感到十分激动。连队干部战士也都惊喜地问我原因。当时由于战斗频繁,消息闭塞,我也不知道这首歌词、曲结合的原委。直到一九五三年,我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形成的来龙去脉。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我们部队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以大1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就这样,这首诗又从朝鲜前线传回国内,当日日夜夜注视着朝鲜战局,关心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祖国人民读到这首诗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十一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和十二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就把这首歌曲认定为自己的战歌了。它像嘹亮的进军号角,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奔赴朝鲜战场,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战歌”极大地发挥了它的战斗作用。

  由于这首歌的曲调强烈地表现了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因此它不仅是一首好军歌,而且也是一首喜闻乐唱的大众歌曲。它一经问世,即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九五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国推荐。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通知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一九五三年政务院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共同开展对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间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经过由下而上的推荐,从四年间全国发表的万余首歌曲中,评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一等奖。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才在炮1师找到了我。这时我才在《解放军文艺》上首次披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原是我写的一首出征诗。以后,所有刊物再发表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改署了我的名字——麻扶摇。但我一直认为原署名“志愿军战士”也很确切,因为是他们以自己的英雄行为描绘了歌词的意境,用发自内心的豪言壮语表达了歌词的主题思想。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真正作者。

  (作者简介:麻扶摇 一九二七年二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志愿军炮1师二十六团五连政治指导员。归国后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助理员、组织科长,第二炮兵基地政治部主任等职。)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