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闽都风情:福州“老行当”新年牵起怀旧风

2011年01月03日 2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福州1月3日电 题:福州“老行当”新年牵起怀旧风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老街,老铺,老行当。最容易被遗忘的“老行当”在福州新年的欢乐中得到了追捧。

  记者3日在福州著名的古街南后街上看到:捏面人、糖画、油纸伞、草编、皮影戏、西洋镜、打更、拉黄包车等十多个“老行当”摊位前,人潮涌动。“老行当”的重现,让人们怀旧之情荡漾古街。

  81岁的林依仙老人一大早来到南后街,就为看看元旦期间在这里集中的“老行当”。早年当过“剃头匠”,并开过“剃头店”的林老伯至今还记得,老福州开剃头店的三大硬件要求:铺面、剃头椅、玻璃镜,“那时是一把剃头椅或一个剃头担过生计,客人都是邻里街坊。”

  “老行当”是“老福州”的共同记忆。2010年12月底,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开始向海内外征集福州的“老行当”,反响颇热。节日期间,街巷里十多个“老行当”摊点便是初步征集的成果。

  “老东西可以让它老下去。”福州市民李先生在糖画摊点前对记者说。糖画手艺人林师傅这一回成就感很足,被人群紧紧围着的他,手中的小勺挥舞不停,白色案板上一只小糖兔十几秒就画出来了,栩栩如生,令人称绝。

  “老行当”在元旦假日的现身,为新年添加了淡淡的怀旧氛围,还增进了不同地域“老行当”的交流。来自辽宁的民间艺人刘大姐听说福州征集“老行当”,便带着辽宁的民间经典皮影戏段子《鹤与龟》、《雀之灵》来此献演,不想“一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神奇之影折服了福州老百姓。

  更让怀旧者欣喜的是,元旦期间,福州市开放了在南后街三坊七巷尤氏民居内的福州传统老行当体验馆,古院落尤氏民居成为了老行当工艺展示与制作、绝活表演的固定场所。记者在现场看到,如织的人流中,不乏像林老伯这样的“老福州”。

  据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福州早期的汤池有剃头、扒耳、刮痧等行当;福州最早的公交有野轿、马车、人力车;福州最早的社区服务有磨菜刀,铰刀,收购旧家具、呆铜呆铁、破玻璃及鸡毛鸭毛等;那些街巷间的小吃手艺就更多了,如扁肉燕、福州鱼丸、光饼、米果、索面等等。

  方炳桂感叹: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到民族工商业,历史悠久,行业和行当不计其数,要真正梳理起来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曾专门就此整理出130多项福州老行当,仍感觉只是福州老行当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人士介绍,扎花灯、织土布、刺绣、拉线面、打年糕等福州“老行当”不久亦将在古街登场,其中福州传统花灯制作是南后街的经典行当,1月15日到2月17日,福州扎花灯的老艺人将集中于南后街展现榕城一绝。

  福州市民李先生表示,“老行当”重现了南后街旧商业的繁荣景象,并为当下都市人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营造出一个以怀旧来寄托安宁、怀想童真的角落。

  也许,南后古街的历史余韵,将在怀旧的氛围中得以光大。(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