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贾平凹谈新作:“文革”当载体 写的是人性

2011年01月08日 17:0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革”当载体 写的是人性

  ——访推出长篇新作《古炉》的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历时4年创作完成的最新长篇小说《古炉》,将在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首发。全书超过60万字,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古炉”的烧制瓷器的村庄里发生的故事。昨天,记者在新书出炉前采访了贾平凹。

  手法写实

  在《古炉》的后记中,贾平凹写道:“整整四年了,四年浸淫在记忆里。但我明白我要完成的并不是回忆录,也不是写自传的工作。它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基本写作规律。我依然采取了写实的方法,建设着那个自古以来就烧瓷的村子,尽力使这个村子有声有色,有气味,有温度,开目即见,触手可摸。”几易其稿的贾平凹对记者说:“我交稿后的这半年一直都很紧张,忐忑不安。50岁的时候我写了《秦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快要60岁了,我不知道《古炉》问世后能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文学评论家又会如何来评价它。”

  成稿艰难

  40岁的时候写就了《废都》,50岁的时候完成了《秦腔》,快要60岁的贾平凹说自己“精力和敏感度远远不如年轻时候”,说自己不能像过去写书那样“一蹴而就”了。担任了更多社会职务的他也比过去更多出差和奔波,虽然家里没有安装电话,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繁杂的生活还是让他没有整段的时间来创作。“我出差到哪儿都要带着纸,写到哪儿不满意,就翻回去重写。”贾平凹把《古炉》视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告诉记者,“年轻时候一般写一遍再抄一遍就完了,但这一次《古炉》写得很慢,很艰难。成稿67万字,我写下来的就有几百万字。先打一遍草稿,改一遍,再从头捋一遍,然后再在稿子背面写一遍,最后定稿,就这么折腾了好几遍,前后加起来写了两百多万字。”

  书写人性

  贾平凹说,作为一个参与过、了解那段历史的作家,自己一直想写“文革”。“‘文革’时我只有十几岁,初中生一个,提着浆糊桶跟着高年级学生到处跑。”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真正涉猎“文革”题材的贾平凹,对于把《古炉》的故事放置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很是坦然。他说:“我没有写对于‘文革’评价的内容,归根结底《古炉》还是在写人,写人性。我写‘文革’中的人和事,‘文革’只是载体而已。”

  贾平凹自信与没有经历过那十年动荡的年轻作家相比,他写起“文革”来更扎实也更有感觉。“现在50岁以下的人都基本上不太知道这段历史了,即便知道也是从哥哥姐姐那里道听途说来的‘文革’。如果让一个没有经历过的人去写那段历史,就像现代人写明清小说一样,很多事情写不出‘本真’的味道。”作家认真地对记者说:“写‘文革’既是使命,也是宿命。” 本报记者 孙佳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