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杭州图书馆免费向民工开放 拾荒者进馆前主动洗手(3)

2011年01月22日 01:09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播放短片)

  解说:

  近两天杭州漫天飘雪,气候寒冷。但是位于黔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新馆里读者却并不少,人群中我们看到了两位衣着特殊的读者,正在捧着书本阅读。

  记者:

  喜欢这里吗?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

  喜欢、喜欢。

  记者:

  到这里来基本上做些什么?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

  就是玩玩,看看书。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1:

  我们在这打工的,没事都到这儿看看书,休息休息。

  记者:

  喜欢这里吗?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1:

  喜欢,怎么不喜欢?到这儿来看看书,休闲休闲,我们打工的辛苦啊!

  解说:

  杭图新馆对读者开放面积达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0%,在国内排名第一。这个开放的空间是很多人的精神乐园,来自陕西的农民工夏启东是这里的常客,来杭州打工之前他只上过初中,现在辗转于建筑工地和他收破烂的小区之间。他说,图书馆对于他们很重要,看着书,突然就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了希望。

  褚树青:

  他们进来的目的,到了图书馆,他能够走进来,本身就说明他没有对命运屈服,本身就说明他对命运充满希望。

  解说:

  同样对知识的渴求,同样得来的平等和尊重,也让这些民工和流浪汉在杭图感受到了无差别的温暖。这里的绝大多数读者对他们都投以善良和礼遇的目光。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

  (这个政策)是最人性化的,我觉得这个政策非常适合杭州这边。

  杭州图书馆新馆读者:

  他们也有这个需要,他们成为乞丐,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的东西,或者说本领不太多,需要来这里更加充实他们自己。

  解说:

  在一片支持声中也不乏另一些声音,为环境保护,书籍爱护等问题提出质疑,对于这些担心,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同期:

  “我在老馆就看见一个拾荒者,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是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进阅览室读书看报。”

  解说:

  在他们眼中,杭图似乎成了既安全又被珍视的避风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2008年启用的很馆位于新区,周围工地比较多,而正在装修的老馆也处于商业街、医院周边,这也是农民工、流浪汉读者常常来光顾的原因。

  褚树青:

  命运的选择是个人不能决定的,但是图书馆的服务,对所有人群是不区分职业的。

  解说:

  沙发、音乐、空调、书籍,杭州图书馆给予这些民工、乞丐和流浪汉的,不仅仅是舒适的环境、自由开放的氛围,更是人性化的关怀。

  音乐分馆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到节假日期间,尤其是天气最热或者是最冷的时候,音乐馆往往都人满为患,因为农民工比较多,有时会专门组织一些初级的音乐沙龙让他们参加,普及和讲解一些入门知识。而对于他们喜欢看的书籍和报纸,图书馆负责人还会多留心,专门对他们多订几份备着。

  “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这是杭州图书馆几年来的理念。免费、全开放、书籍环境也没有受损,反而为它赢得了“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赞誉。

  主持人:

  面对一些质疑,比如说书会不会弄丢,刚才已经给出了答案,丢书率只有0.5%,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对于会不会弄脏图书、弄脏环境,也已经给了答案。怎么看待这种担心和事实的反差?

  白岩松:

  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刚刚过了几天的好日子,就诞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哪儿来的这种高贵感?就会觉得好像衣衫不整的,或者说拾荒的,或者说无家可归的,或者说农民工的朋友就会把书弄脏、把书弄破。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看到的,把书里头给撕掉,把书毁掉的等等,大量都是出现在道貌岸然的人们的身上。为什么会把这些推到农民工或者无家可归者的身上?也许他们有时候会更谨慎、更拘谨。

  我觉得,先要打消我们自己所谓的某种高贵感,我觉得这件事情,一个旧闻之所以还有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我们这些看客看,其实是对我们看客的一种教育。你能不能接受,有一天你和所有的人,不仅心平气和,而且是非常欣慰和开心的跟拾荒者、无家可归者和农民工朋友,坐在一起看书,反而认为这是你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一种捍卫。

  主持人:

  其实当我们看到更多赞扬的时候,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赞扬其实参照出了这种居高临下的心理。

  白岩松:

  没错。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确存在着很多原本应该正常的事情被不正常了,因此才会出现新的夸赞。比如说,夸你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开始觉得是表扬你,后来觉得不对。你这人最棒的就是说话算数,前几天深圳俩小伙子把一个摔倒的78岁的老人扶起来,最后一人重奖两万。相当多社会热议的原因就是,这俩小孩子胆真大,敢扶老人。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什么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起来?所以,我们也希望透过杭州图书馆的事情,让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平平常常。

  我特别想说这样一番话,我们这些看似道貌岸然的人,看似衣冠楚楚的这些人,要对那些衣冠不整的人的权利格外的捍卫,捍卫他们的权利就是捍卫我们自己的未来。今天他们只是穿着衣衫不整,但是明天我们有可能身份突然变得“衣衫不整”。比如说,社会把你所谓的知识分子变成了臭老九,打老了臭老九社会底层的时候,你可能就成为更大的受害者。所以,捍卫每一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难道不是捍卫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吗?所以,别看成高贵的,捏着鼻子,或者以为会影响你等等。我觉得馆长说的那句话很温和,但是我希望我们读出更有力量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撵走哪一个人,但是您有权利换个区域”,你可以换个其它的地方去坐着。我觉得这里体现着对双方的尊重,原来那个词体现的好像是单方面的,只尊重拾荒者,没有尊重在这里看书的人,你可以走,你可以离开。都平等,心平气和。

  主持人:

  刚才采访了两位农民工兄弟的时候,他们一个说我就到这里休闲休闲,另外一个说,我就到这里玩玩。说这些话,你觉得会对图书馆的本意产生影响吗?

  白岩松:

  不会。我讲一个小细节,其实杭州图书馆给我们记者介绍过,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我们的农民工朋友和拾荒者到这儿来看的最多的是《参考消息》,因为开始订的《参考消息》少,后来图书馆专门为他们多订了几份。你想想,全社会如果都能有图书馆这样一种心态,当他们觉得这个少,有点儿紧俏的时候,为他们多订几份,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温暖的事情。

  而且我不想把矛头全部放到杭州图书馆,因为表扬他们,他们最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接下来可能有很多事情不太好办。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去发觉你身边这么做的图书馆,有的时候鼓励会带来更大的改变,批评会带来改变,鼓励会带来更大的改变。比如说,如果你在这个城市,你在那个城市,最后你发现,你的图书馆也这么做,把它微博了,然后把它转载了,把它宣传出来。最后让他坚定还有些犹豫不决的这种好的做法。我觉得我们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再去玩命地只表扬杭州图书馆一个,而是发现你身边所有这么做的图书馆,然后让那些不这么做的图书馆也这么做,一年、两年的时间过后,所有的人都心平气和。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