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罗丹费时7年为巴尔扎克制雕像 被误解40多年

2011年04月06日 16:46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罗丹费时7年为巴尔扎克制雕像 被误解40多年
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
裸体的巴尔扎克雕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被误解40多年的“巴尔扎克”

  □荆楚

  在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拉斯帕伊大街刚刚穿过蒙巴纳斯大街的地方,立着一尊巴尔扎克的青铜雕像,它被称为“穿睡衣的巴尔扎克”。这尊雕像刻画的巴尔扎克身披坚硬的长袍,仰头向天,脸部的线条粗犷分明,似乎是在沉思,看上去像是一名独行于旷野、不修边幅的猛士。它已经矗立在那里整整72年了,在岁月的风霜洗礼之下,雕像浑身上下呈青绿色,还有一道道白痕。

  这尊雕像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生前最看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但这部作品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它在诞生了整整42年之后,才获得了世人的认可,而罗丹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的这个得意之作受到应有的敬意,甚至为此而险些名声扫地,黯然退回委托人的佣金……

  费时7年为巴尔扎克制雕像

  1851年,在巴尔扎克逝世的第二年,有人建议为他建立一座塑像,著名作家大仲马还曾就此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筹款,没想到却因此惹上了一场官司,被巴尔扎克的遗孀告上了法庭。最后,虽然官司赢了,但为巴尔扎克建塑像的事情却因此而搁了浅。

  1885年,法国文化人协会又将此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但6年过去了,负责此事的艺术家提交的却是一件巴尔扎克塑像的雏形,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当时,左拉是该协会的主席,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罗丹。罗丹对巴尔扎克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他塑像。他当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 ”并保证,他将在18个月内拿出雕像原型。

  罗丹接受的这项任务看上去似乎有点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丹本人没有见过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也没有留下面模,罗丹手边关于巴尔扎克的形象资料也很少……为了搜集资料,罗丹走访了巴尔扎克的故乡,并搜寻与巴尔扎克相像的人,他甚至用了3年的工夫打听一位曾为巴尔扎克做衣服的裁缝的行踪。即使这样,最终罗丹还是食言了,他整整用了7年,才交出了塑像的石膏原型。

  罗丹一共打了17次草稿,完成构思的巴尔扎克雕像一共有4尊,分别是:穿礼服的巴尔扎克雕像、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即“穿睡衣的巴尔扎克”雕像)、裸体的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头像。在经过斟酌之后,罗丹向法国文化人协会提交的是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这尊雕像是一个辛勤劳作、在某种思想的困扰下挣扎、激烈地凝视远方的巴尔扎克形象。罗丹用大胆的构思,揭示了巴尔扎克处于创作灵感来到时的昂首振奋状态,有力地表现了巴尔扎克内在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据说在罗丹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雕像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叹道:“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 ”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于是,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巴尔扎克雕像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只有面部突现了出来。

  杰作40多年后才获认可

  罗丹的煞费苦心并没得得到回报。 1898年,罗丹的这尊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在巴黎展出,由于和当时法国当时的流行审美观点不符合,这件作品招来一片骂声,报纸上有人撰文公开讽刺罗丹,评论界也不认同。

  有人在《巴黎画报》上著文讽刺说,罗丹花了近3年的时间打听巴尔扎克的裁缝的住址,其结果就是把《人间喜剧》的作者装在口袋里。一年以后,报上还登出一幅漫画,画上两位绅士在谈论罗丹的巴尔扎克塑像,漫画的说明是:“如果人们同意将巴尔扎克的骨灰移入先贤祠,去年的那座塑像倒是一个理想的骨灰罐。 ”

  还有人说这尊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动物,这个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有人质问罗丹:巴尔扎克为什么不是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为什么只穿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睡衣”?即使一些温和的批评者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文化人协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扎克的形象。

  当时也有一些艺术界和政界的名流,如莫奈、德彪西、日后成为法国总理的法郎士等人出来为罗丹说话,蜂拥而至的收藏家也愿出高价收买,但罗丹本人却深感失望和厌倦,不想卷入无谓的口水战,他主动向法国文化人协会退了钱,搬回了自己的这尊得意之作。

  他对自己的作品有深深的自信,罗丹后来说:“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1899年,法国文化人协会向另一位雕塑家法尔吉埃订购了巴尔扎克雕像,该雕像很快于1900年最后完成,并于1902年立于弗里兰大街上。法尔吉埃的这座白色大理石巴尔扎克塑像,表现的是一个无所用心的绅士,他身材微胖,眉目清晰,神清气爽,叠膝而坐。这座雕像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和罗丹的作品相比,二者之间的高下立判,连法尔吉埃临终时都承认:“还是罗丹对。 ”

  在1900年和1912年,美国和德国先后向罗丹表示愿用巨款购买这座纪念碑,罗丹都未答应,他认为第一件原作应留在法国。“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1939年,法国文化人协会终于认同了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决定将其铸成铜像,立在巴黎街头,而此时,已经距罗丹逝世22年,距他完成石膏像已有42年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