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歌剧《小二黑结婚》:改编初衷是宣传婚姻自由

2011年05月12日 08:4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歌剧《小二黑结婚》的改编者之一田川

  今晚至5月15日,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从1953年1月首演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为这部作品镌刻下经典的烙印。如今,当年的六位创作者中已有五位先后离世,唯有剧本改编者之一——85岁的剧作家田川尚健在。关于当年创作歌剧《小二黑结婚》,这位一生低调的老人心里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改编初衷是宣传婚姻自由

  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52年,田川26岁。

  那一年,田川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我们这个班上很多人都是抗战时期不同根据地的文艺骨干,作曲家马可是我们的系主任。他一直琢磨着怎样通过创作民族歌剧,来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歌剧理论。”

  经过一番思考、定夺,“山药蛋派”文学代表作——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成为“试验品”。一来,这部小说1943年出版后影响很大,除了太行山区,还在晋冀鲁豫边区、山东解放区出版发行,甚至还流传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敌占区。二来,其内容、主题是通过小二黑与小芹的故事,倡导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这与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社会背景非常契合。

  “1950年诞生的‘婚姻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法规,大家都觉得应该好好宣传一下。”田川说。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年代有些久远了。“经过几次讨论,大家还是觉得《小二黑结婚》原作中暴露的封建婚姻制度和习惯,在目前农村中仍然存在,所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剧本改得好,学业给满分”

  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组共六人: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

  田川说,“老杨哥”杨兰春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很熟悉民间地方戏,会唱豫剧、黎城落子、武安落子等,对河南、山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和曲艺了如指掌。而改编歌剧《小二黑结婚》,正是基于运用民间戏曲音乐来创造新歌剧的思想。

  由于北海公园就在中央戏剧学院附近,便“近水楼台”成了田川和“老杨哥”一起写剧本的地方。天气暖和就在亭子里写,天冷了就找个避风的房子躲进去写。“那时候老杨哥没啥钱,而我有部队给的生活津贴,我就每天买两个烧饼分着吃。饿了啃口饼,渴了喝口水,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创作生活。”

  “当时我们两个人心里还有个担心,因为改编歌剧耽误了学习怎么办?马可就说,改编剧本也是学习提高,能学到很多知识。如果能把剧本改编成功,给你们满分都行。”

  “我那个土玩艺儿你们搞不了”

  很快,田川、杨兰春就完成了初稿。两人与表演教学研究组组长胡沙,一起兴致勃勃地去拜访赵树理,请他作指导。谁知,当时赵树理打量着他们三人,态度竟有些冷:“你们艺术学院的洋学生,搞不了我那个土玩艺儿!新凤霞改成了评剧,在前门已经演了一年多了,你们的本子要是能演一年多,你们就改。先把本子放在这儿吧!”

  三个人垂头丧气地回去了。不过,没过几天,赵树理就给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欧阳予倩打了电话,说自己又认真看了一遍剧本,觉得还不错,想到学院来谈谈进一步修改的意见。于是,马可、胡沙、田川和杨兰春接到通知,立即到院长办公室等待。

  “赵树理是坐着三轮车来的,到门口后车铃一响,小孩子们都上前围观。”田川说,“我们想把孩子们赶走,赵树理制止说,不要管他们,待会儿他们感到没意思,自会走开的。我们便开始聊改编的事情。果真,小孩子们看着没意思,很快就散去了。”当时,赵树理谈了小说《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情况,还建议创作者们到“小二黑”故事的发生地去看一看。

  路上“捡”回“清粼粼的水”

  依照赵树理的提议,马可、田川、杨兰春、郭兰英等十余人,开始到故事发生地山西太行山区体验生活。“我们都是步行,走了可能得有数百里路,体验了沿途的大量风土人情、民歌民俗。一边走,一边构思剧本。”田川说。

  这一趟没白走,他们在路上“捡”回了歌剧《小二黑结婚》里最有名的歌《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田川回忆说:“我们到了小芹原型生活的那个村子,看见村头有一池清水,想到小芹当年一定在这里洗过衣服,就设计了洗衣的情节和唱词: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衫来到河边……”

  创作组还采纳了赵树理的另外一条建议,将民间戏曲唱词融入到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杨兰春背诵了很多民间小戏的唱词作为素材,我就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需要,为其挑选,然后取其精华进行再创作。”田川说。例如,剧中小芹的一段唱词就是从传统戏《站花墙》中转化来的:七月的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谁家的柿子谁去摘,俺没有柿子心不急。

  历时半年,几易其稿,田川和杨兰春最终完成了改编。“赵树理看完后对剧本很满意,对其中的一些唱词很赞赏,觉得土得很有味儿,农民一定喜欢听。”

  “第一位小芹”并非郭兰英

  如今很多人以为歌唱家郭兰英是“第一位小芹”。其实不然。

  1953年1月,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实验剧场首演。那场演出由两位“小芹”接力演出,一位是乔佩娟,另一位是陈颙。

  乔佩娟正是田川的妻子,如今已是79岁高龄。“第一个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其实是我!”她的语气里充满自豪。旋即,她又说:“不过后来在向有关领导作汇报演出时,改由郭兰英登台了。说实话,这首歌真正是被她唱出来的,至今没人能超越她。”

  乔佩娟是中国艺术界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还曾担任过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也许是专业使然,她更愿意从音乐、声乐的角度来回味歌剧《小二黑结婚》。“我一直认为我们应当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歌剧,就像这部剧的音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和评戏等传统戏曲,都融入其中,很有中国韵味。”

  乔佩娟和田川当年是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同班同学。回眸往昔,老人感慨不已:“虽说在创作歌剧《小二黑结婚》之前,我俩就好上了,不过这部歌剧更加增进了我俩之间的感情。一个写,一个唱,感觉多美好啊!” 本报记者 李红艳 文并摄

  经典记忆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文艺工作者们纷纷走向基层,为工农兵服务。时任中共北方局调研室调研员的赵树理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农村。同年4月,他来到左权县调研,住在县政府所在村。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小说《小二黑结婚》。小说用鲜活纯净、幽默风趣的语言,环环设扣的故事,将包办儿女婚姻的旧派人物和冲破牢笼的新生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1943年9月《小二黑结婚》正式出版,第一版连印2万册,仍供不应求,后又陆续印到4万册。除太行山外,其他根据地如山东、淮北、晋绥、冀中也纷纷翻印。

  《小二黑结婚》使赵树理一举成名,许多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采访他。1947年,美国记者贝尔登采访赵树理:“你拿了多少版税?”赵树理笑说:“我不收版税,我们是供给制,我写小说是为人民服务。”后来,贝尔登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朱德,就是赵树理最出名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