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杂技的尴尬现状:"超人"好找 "卓别林"难寻

2011年05月19日 14: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昆明5月19日电(胡远航 李晓琳)“惊险紧张有余,轻松愉快不足,处处可见‘超人’,难寻‘卓别林’。”18日晚间,云南自创的首台杂技魔术晚会《神秘之旅》在昆明首演,在此起彼伏的叫好声中,不少市民和专家也指出,中国杂技墙外开花墙内难觅,虽掌声不断但笑声难寻。

  中国是杂技大国,作为改革开放后最先进入国际演出市场的中国艺术,杂技是最早被世界舞台认同的当代中国原创文化产品。近年来,中国杂技作品和艺术家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但表面热闹的背后,艺术创新不够、各门类之间发展失衡、商业营销困难等问题,却折射出中国杂技面临的严峻现实。

  在《神秘之旅》首演现场有市民感慨:“找现场观看杂技表演的机会真有点‘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意思,杂技这个原本在街头‘耍’的艺术都快成了电视盒子里的藏品和大型晚会的小花絮了。”

  云南省杂技团团长张建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杂技出国演出的机会相对较多,比赛意识大于商演意识,也导致商演之路越走越窄。很多演员为外国品牌马戏团打工,多数杂技节目只能参加晚会。

  “有掌声没笑声”被很多人用来形容中国杂技。带着6岁儿子前来观看演出的冯先生说,“相比国外,中国的杂技魔术表演总觉得少了点味儿,除了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能吸引观众外,好多表演显得有点无聊,小孩常常看着看着就跑掉了”。

  张建业将原因归结为“滑稽”元素的缺失。他说,中国杂技界的演出大都是技巧节目,滑稽被排挤到边缘。而在国际马戏界,小丑是马戏的灵魂,是马戏中幽默艺术的制造者,在表演中起着金线穿珍珠的作用,当今国际马戏最高赛场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节最高奖也是用“金小丑”来命名的。

  “虽然中国杂技技巧高超,但是作坊式制作方式和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让中国杂技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表演现场有专家表示,面对诸多困境,中国杂技向何处去是值得所有杂技人士思考的问题。要想重新打开杂技的市场之门,杂技艺术要创新,思想观念要转变,体制机制要突破。杂技团必须颠覆以往“一招鲜,吃遍天”的创作思路,研究演出市场,细分目标观众群,根据观众的欣赏口味创作构思,将杂技技巧融入各类表现手法中,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据中国杂技协会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杂技团体的数量逐年递减,目前仅有61个国有杂技团,而民营杂技团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落后、经营管理落后、人员素质落后、艺术档次落后。这也反映出国内杂技界的总体环境。(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