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共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2011年06月10日 14: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选载八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升起了象征俄罗斯的三色旗,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由共产党执政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政治舞台上彻底消亡。两年前的同一天,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遭处决。在此前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垮台。在世界政治版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受国内、国际政治气候的影响,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虽然也出现了政治风波,但中国不但顶住了否定社会主义的风浪,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步伐愈加自信而从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不倒的秘密,至今仍然是令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困惑并探讨的焦点。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斯大林在世时曾武断地表示,对苏联经验的任何轻视,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不允许的。他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经验看做是唯一的楷模,而且把是否照搬苏联模式作为搞不搞社会主义的衡量标准。为此,1948年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因不甘受制于苏联,被斯大林开除出苏联领导的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冷战开始后,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绝不允许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有任何离心的倾向,要搞社会主义必须照着苏联的模式干。理论上的守旧和来自苏联的压力使得东欧各国始终未能突破这种模式的框框,以致积重难返,沉疴难除,最终分崩离析。

  与东欧各国相比,中国较早地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的,但对于照搬、照抄苏联,毛泽东一直是不满意的。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继任者赫鲁晓夫发表揭露斯大林的个人专断、个人迷信、个人崇拜错误的“秘密报告”,这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冲击波。“秘密报告”表面上讲斯大林问题,其实也就是讲苏共的问题,讲苏联模式的问题。既然你自己承认有如此多的问题,怎么可能要求其他国家共产党人照抄、照搬呢?所以,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提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这一反问,就非常明确地表示要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路。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的脚步一直未停。其间,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一直到80年代,中苏关系由“蜜月”变为陌路,两国两党关系跌至冰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摆脱了一向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的苏联的控制,取得了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权。当然,在探索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遭遇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挫折。但挫折之后,探索的主动权仍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这与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是不一样的。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新“长征”道路的起点。在为这次会议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果不其然,十年之后,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真的就应验了邓小平的预言。

  正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的客观实际出发,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郑重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他的话主要是针对苏联而言,告诫他们不要干涉中国的建设事业。

  与此同时,苏共仍然陷在其僵化的发展模式和观点中不能自拔。因此,当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宣布为实现苏联人民新的“复兴”进行改革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的统一意志,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支持。

    谢春涛 主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