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宗社领袖良弼遇刺 伤重而亡(图)

2011年06月22日 09:0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12年1月26日,腊月初八。公历的1911年已经过去,旧历的辛亥年还没有,这个天翻地覆的年份,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大事件,来作为收尾。

  腊八节爆炸案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时逢腊八,新春将近,风雨飘摇的帝都也年味儿渐起,这一日,清廷照例给百官赏赐了腊八粥。铁狮子胡同的陆军部署衙里,一干宗室勋戚也相聚受赏,然而,食客之意不在粥,他们只是以此为名,会商时局。

  议毕,天色已晚,与会者各自散去。一乘马车,向西赶奔西四大红罗厂,若干侍卫随同。行了一程,府邸已在眼前,马车正待停住,却见府门口一人快步迎了上来。此人一身戎装,递上名帖,上书“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这“崇恭”说有要事要见马车中的“良大人”。

  听到“崇恭”的名字,“良大人”下了车,端详来者,却不似印象中的崇恭,又走近几步,两人目光相接,“良大人”不觉悚然一惊,面前这人非但不是崇恭,浑身更分明透出一股杀气。他暗叫不好,转身欲走,已然迟了,假称“崇恭”的刺客掏出炸弹,猛力掷来。

  刺客志在必得,炸弹药量填得格外足,一阵轰响,8名侍卫及领队的马弁倒地毙命,而弹片四溅,有一片正击中刺客头部,他也当场身亡,至于他要刺杀的“良大人”,被炸断了左腿,血流满地。

  末世孤臣

  这位良大人,名叫良弼,姓爱新觉罗,字贲臣,时任军咨府军咨使。良弼出身满清宗室,不过血统疏远,其远祖是努尔哈赤之弟,该支系后又因故族籍被革,直到嘉庆年间才得以归宗,且仅是“红带子”,身份低于真正的帝胄“黄带子”。

  良弼1877年生于成都,此时家业早衰,更兼幼年丧父,全赖母亲抚养,颇历艰辛。

  不过比之平民百姓,贵族毕竟能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1899年,良弼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1903年,良弼学成归国,投身军界,几年间表现优异,屡获擢升。1909年(宣统元年),良弼奏请仿照日本总参谋部,组建军咨府,建议获批,他也官拜军咨使。

  或是得益于早年的磨难,良弼没有八旗子弟的纨绔习气,为人简朴上进,讲究忠孝,且有真才实学,《清史稿》上说他“平日以知兵名,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良弼皆主其谋”,此外尚有清廉、知人善任诸般优点,在集体堕落的晚清官僚队伍、尤其在宗室中,堪称鹤立鸡群。可惜恃才者多半傲物,良弼刚直自负,很招妒恨。

  回光返照宗社党

  武昌起义后,满清高官个个彷徨无计,唯有良弼,坚决主战,并请缨南下“平叛”。大概是由于他一贯傲上,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并不喜欢他,先派了庸碌之辈荫昌,后又想借重袁世凯在新军中的声望,来弹压起义。

  本来良弼曾受袁世凯提携,但他深知老袁难以掌控,力阻用袁。奈何比起奕劻,良弼终究人微言轻,奕劻斥责他“纸上谈兵”,坚决起用袁世凯。既无法阻挡袁氏复起,良弼就竭力抵制其北洋旧部掌兵,由是,良袁交恶甚深。

  虽然镇压起义的态度十分坚决,不过良弼并非一味迷信武力,他看出这次起义其实是中国未来政体之争,旧体制难以为继,若想保全君主,唯有“以立宪弭革命”,为此,良弼一直在京奔走串联,为君宪造势,也正因此,他被视为保皇派的头号死硬分子。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前线的段祺瑞等北洋将领也在袁世凯授意下来电“痛陈利害”,劝清室逊位,极尽威逼利诱。时局紧迫,1月12日,良弼与溥伟、载涛、铁良等贵族紧急商议对策,成立了“君主立宪维持会”,即俗称的“宗社党”。19日,宗社党发布宣言,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此时良弼的禁卫军协都统一职虽已被冯国璋接替,但在禁卫军中仍广有人脉,铁良更是久历行伍,在军中的影响大约仅次于袁世凯,因此宗社党声势不小,他们的出现,像一针吗啡,让垂死的大清又焕发回光返照的精神头儿。

  “我死则清室亡”

  清季暗杀成风,1905年,革命志士吴樾撰文《暗杀时代》,提出推翻满清统治的手段,吴樾本人暗杀失手身死,但其文激励无数后来人效仿。1912年“革命之时代”可说已经到来,但清廷尚未退位,革命党决定对负隅之敌实施暗杀,锁定的两大目标,就是水火不容的袁世凯与良弼。

  1月16日革命党刺袁失败。一击不中,他们转而瞄准良弼。

  受命暗杀良弼的,是时龄24岁的四川籍革命党人彭家珍,他曾在奉天讲武堂任职,知道该处的监督崇恭与良弼有交往,便印制了崇恭的名帖,装扮成后者,选在腊八节那天动手,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良弼遇刺,并未即死,救治了两日,请日本军医做了截肢手术,但终于伤重身亡。也有说法称,良弼就诊期间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收买医生,开了一瓶药酒,良弼服下,就死了。

  如《清史稿》评价,良弼“刚果有骨气”,临终之际,不以己悲,反赞刺杀他的彭家珍“奇男子、真知我者也”,并感叹“我本军人,死不足惜,其如宗社从兹灭亡何?”意思是说,我死不要紧,可惜我死后,清室也要随之灭亡了。

  这遗言透出良弼一贯的自负,却不失为灼见,果然他的死轰动京师,吵嚷一时的宗社党作鸟兽散。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其时距良弼之死,仅隔半月。

  历代将亡,总有不甘者欲逞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倾:于宋,张世杰是也;于元,王保保是也;于明,李成栋是也;于清,良弼是也。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尤其良弼,“未及出师身先死”,比之前几位,更加可堪懊恼。但从大的历史视野来看,良弼之死,加快了历史进程。

  彼时天下大势,固如《清帝逊位诏书》所言,“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良弼纵不死,亦绝无倒转历史车轮之可能,但以他及宗社党维护帝制之坚决,倘做困兽之斗,则两方军士之折损,南北百姓之涂炭,不知又添几何。良弼一死,宗社党散,清室遂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弼以其死,成全了中国走向共和。

  (本文参考《清史稿》、滕新才《良弼、铁良与清末政局》、高拜石《鼓楼春风琐记》等著作)

  良弼(1877-1912)

  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臣。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以知兵自诩,他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坚决主张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1912年1月与溥伟、铁良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被推为首领,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26日被彭家珍炸死。

  ■ 身后事

  良弼死,按旧例,为大清死难,清政府对其家属应给予抚恤。可良弼死后仅十余天,清帝即告逊位,抚恤之事便无人再提。良弼家中并不富裕,只留下三个女儿,日子十分艰难。秋瑾好友、清末女杰吴芝瑛闻此,写就一篇言辞极为恳切哀怨的文章,呈交有关部门,抚恤金一事,总算有了下落。

  ■ 刺客列传

  彭家珍在辛亥

  催婚:1911年父亲催婚,彭家珍回信说须再“遨游数载,夺得将军印”,“否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耶”?因此拒绝回家完婚,他未过门的妻子也再没机会过门,不过她仍为彭守节终身。

  外貌:一般人想像中,孤胆刺客一定都英气逼人,样貌不凡,彭家珍却让他们失望了。他既不魁梧,也不英俊。同盟会员王子骞回忆,其“个子不高,大约一米五几,不超过一米六”。另据史料,彭刺良身亡后,清军总兵前去查验尸首,只看到“短身、圆面、浓眉,年约三十许”的面目。彭死时还不到24,看上去已经像三十许,说明他长得老气。

  本版撰文 曲飞 新京报系列插图/鲁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