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熊猫”如何走出去?文化贸易要破体制瓶颈

2011年06月22日 17: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国内文化产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莫过于电影《功夫熊猫2》的热映,上映两天票房即破亿,目前其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5亿元。眼瞅着好莱坞借用中国文化资源创作的“熊猫”们一次次来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怎样让中国本土创作的“熊猫”更多更成功地走向海外市场,也赚个盆满钵满便成了很多国人的期待。

  就在《功夫熊猫2》继续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6月18日,一场以探讨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话题为主的国际文化贸易论坛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论坛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联合举办。论坛期间,来自海内外有关文化产业及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就国际化视角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的研讨。

  发展文化贸易迫在眉睫

  根据论坛发布的《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1)》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624.2亿美元,其中出口1702.5亿美元,进口1921.7亿美元。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服务贸易呈现出开放有序、规模增长、结构优化等特点。

  “地球正变得越来越小,各国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因此,文化在外交、贸易领域的魅力也将越来越大。”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表示,在全球化以及数字化发展愈发迅猛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有效统筹,才能开创新的发展局面。为加快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步伐,他认为,首先应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互补互动来拓宽文化建设的思维方式;其次,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快拓展中国文化建设的空间;此外,还应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不断丰富文化建设的手段。“发展文化产业应该在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扩大居民和非居民文化消费的同时,树立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理念,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加大拓展国外文化市场的力度。”他说。

  对于政府决策部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于芃表示,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之初,就必须掌握好两个原则: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政府在制定政策前要和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来自一线企业的意见,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出台的政策也产生不了效果。”但他认为,在加快文化贸易的发展上,政府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一些关键点上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给予企业有效的支持。“比如在宣传方面给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在企业刚刚起步研发的时期,以及在优秀的产品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信心前,给予它们相应的扶持。”他表示,这其中,政府主要需要扮演好5个方面的角色,即指方向(制定出3至5年内比较稳定的规划)、搭架子(构建产业架构)、画框框(建章立制)、给银子(支持创作、采购优秀成品)以及培养人才。

  南北合作: “好市场”搭配“好经验”

  据了解,作为“国际文化贸易论坛2010”的延续,此次论坛在文化贸易方面的议题更为充实和深入,参会人员所覆盖的领域也更为广泛,尤其是此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加入,使得论坛的国际化氛围更浓。据两届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小牧介绍:“引进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也是为了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此次合作办会不仅拓展了论坛的研讨视野,也有助于双方在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入合作。”李小牧表示,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文化贸易发展非常火热,相关的产业项目接踵上马,对文化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速上升。“随着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正在成为被全球逐渐认识的新概念,急需大量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的专门人才。而对于国际文化贸易这一交叉学科、特色专业来说,必须创造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才能造就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的国际文化贸易专门人才。”据李小牧介绍,目前,“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学科专业的增长点。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文科院院长Gerard Corsane也表示,希望借助论坛交流的机会,使中英两国的文化产业学术界和大学之间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中,以及城市之间达成更多的合作项目,同时他还希望通过交流在两国的文化贸易政策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互通有无。

  而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合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双方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先进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发展中国家则有着令人羡慕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加强合作交流将有助于共同发展。”据他研究分析,目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了“刚性需求”,并且拥有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不再只是以往发挥“口红效应”的角色。“机会往往存在于需求增长的地方, 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增长速度方面都有可能比发达国家还要高。”他说。

  文化贸易也要突破体制瓶颈

  的确,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主力军,中国发展文化贸易的潜力毋庸置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们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国的文化贸易在发展水平、规模等方面尚有差距。对此,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文化贸易要想取得新的发展,除了要敢于改革和创新,还要敢于突破区域和行政体制的一些限制,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业态来。

  在探讨中国文化贸易目前所存在的逆差问题时,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柳士发认为,抵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超越才是最好的抵制”。以电影《功夫熊猫》的成功为例,他认为,无论是动漫产品,还是其他文化产品,都应该面向市场和观众去生产,“文化产品要遵循市场规律,市场认可的才能生存下去,而那些仅面向专家的所谓‘艺术品’最后只能成为‘文化遗产’束之高阁。”他认为,艺术家和资本家不是对立的,应该成为合作伙伴,这样才能加大市场的整合力度,加快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的创作速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文化产品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

  而对于中国国粹京剧“走出去”所面临的难题,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认为,必须加快国内京剧院团的体制改革,创新业态,才能突破瓶颈和“天花板效应”,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目前京剧院团过于行政化的、非企业的运作方式不仅令这一传统艺术离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也空置、浪费了其在文化产业方面更多的价值开发。对于目前京剧“走出去”的效果,李恩杰并不乐观,“境遇还不如杂技”,他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国外观众看不懂,以及京剧自身宣传的问题。他建议,政府应该成立一个“走出去”的统一协调机构。当然,“演出院团也应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运作能力。”

  与此同时,“理论研究也需同步跟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嘉珊在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文化贸易方面的学术文献进行大量的调研分析后发现,从2004年开始,国内的文化贸易学术文献数量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她认为,与文化贸易的实践相比,目前国内关于文化贸易的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较年轻的领域。   本报记者   周志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