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海峡两岸“同唱”抗日名曲《歌八百壮士》(图)

2011年07月07日 18: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39年,武汉合唱团在新加坡为抗日募捐,夏之秋指挥,潘莲雅钢琴伴奏。

中国守军顽强抵抗。

武昌文化中学乐队,夏之秋任队长(后排左三)

  七十四年前的今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谢晋元副团长率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为了赞颂“八百壮士”,由桂涛声作词、夏之秋作曲,专门为“八百壮士”谱写了《歌八百壮士》的歌曲。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成为激励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传唱至今。但在海峡两岸这首经典的抗战歌曲却有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消防队长让他迷上音乐

  桂涛声是云南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回族农民家庭。在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上学时,就因被告发为“赤化分子”被开除学籍。

  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涛声与柳堤、周巍峙,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的带领下,于8月21日奔走山西,进行抗日宣传。在《战斗》、《救中国》两个杂志社工作期间,他积极为两杂志社撰写稿件,发表抗日宣传文章,开展抗日救亡演讲。为增强宣传鼓动效应,他根据抗日先进事迹,与冼星海等相配合,创作了许多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战歌。《歌八百壮士》的歌词就是在这时创作的。

  夏之秋是湖北孝感人,家境清寒,8岁时,一名消防队长的一支五音号使他迷上了音乐,后成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第一位担任首席小号的中国人。

  七七事变之后,夏之秋积极投入抗日宣传工作,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武汉市文化界抗敌工作团的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音乐组长。同年12月,夏之秋与张曙、冼星海、刘雪庵等筹建的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并担任理事。他还重建武汉合唱团,担任团长兼指挥。正是这个时候,夏之秋胸中汹涌澎湃着爱国主义热情,时代风暴把他推进到创作高峰期。

  《歌八百壮士》这首歌颂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歌曲,就是夏之秋在这个时候作曲的。这首1937年诞生于作者故乡武汉的经典作品,最初是独唱曲,第一个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她是在汉口三教街俄国俱乐部演唱的。之后,夏之秋才将它改为混声四部合唱。

  成为多部电影的主题歌

  据夏之秋生前回忆:“有一天,我在汉口原华中大学地下党员黄兴学同学家玩,与桂涛声不期而遇,在这之前,我们并不相识。黄兴学介绍我说:‘这是我的同学,他是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的,很会作曲。’当时我们俩并未深谈。过了几天,我在汉口女青年会指挥合唱团排练时,桂涛声来了,他交给我一张纸条,我一看:‘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好,太好了,歌词里那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与我的心情十分吻合,这一下子便感染启发了我。涛声还站在一边问:‘你看合不合用,不行的话你完全可以修改’。我说:‘这歌词太棒了,我会很快地写出来的。’”

  夏之秋感觉歌词中洋溢的爱国热情与自己的心情如出一辙,形象鲜明、感情充沛,十分高兴。回家后,他连夜把歌词作了调整,谱起曲来。当时,浴血抗战、残酷

  屠杀、“抗战必亡论”等作为背景,一齐涌上他的心头,催动他心潮澎湃。于是,气势磅礴的旋律“像是从心底自然地涌现出来”。全国人民满腔悲愤,“我力图用音符发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呐喊”。

  几天后,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首次独唱这首歌,由夏之秋钢琴伴奏。“中国不会亡”的歌声第一次从武汉响起。它是预言,是呐喊,是号角,是对日寇亡我野心和我国某些人“亡国论”的有力批判。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当场观众多次要求“再来一个”。

  第二天,武汉《大公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不会亡’,提得好!祖国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这一口号甚得人心,唱出了四万万同胞的心声”!这首歌当时就在《战歌》上发表。“由我搞印刷装订的表姐夫找关系印成了歌片”,广泛传唱。1938年,武汉合唱团准备出国前又改编成合唱曲。1938年由鲁司编剧导演、伊秋水主演了电影《八百壮士》;同年,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等主演了电影《八百壮士》;1975年台湾还拍摄了电影《八百壮士》,都用此歌为主题歌。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歌八百壮士》歌集,1940年新加坡出版了《歌八百壮士》单行本。

  张治中建议改词

  当年,夏之秋领导的武汉合唱团被誉为武汉最优秀的歌咏团。他们四处演唱优秀抗日歌曲。《歌八百壮士》演出时,听众总会自发地高呼“抗战到底”的口号,“中国不会亡……”的歌声与口号声响成一片,人们的爱国激情达到最高潮。

  到了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在重庆的一次演出中演唱了由夏之秋指挥的《歌八百壮士》,张治中将军在台下听后走到后台对夏之秋说:“歌写得很好,你是否能将‘中国不会亡’改成‘中国一定强’更好些?”并谦虚地说:“我是外行,只是建议。”夏之秋则当场表示:“好啊!可以这样改。”几天后,夏之秋在著名爱国人士周苍柏先生的家里,见到周恩来同志,两位浓眉的周公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周恩来亲切地提到《歌八百壮士》和《思乡曲》,夏之秋便把张治中将军建议改动歌词的事告诉了周,周恩来说:“好啊!文白(张治中)这个建议也有他的理由。”于是,这首歌曲便有两句不同的歌词,在台湾,如今唱的还是“中国一定强”。夏之秋1991年访台时,海峡两岸的音乐家们,包括湖北同乡会的乡长胡秋原等一起用两个“版本”同唱过这支歌。

  1993年5月12日,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夏之秋走完了他生命的第81个春秋。这年5月22日,在北京“夏之秋教授追思会”上没奏哀乐,他的海内外知音,他的学生们送他“启程”,伴他远行的仍是那悲壮舒展的《歌八百壮士》。就连挽联也是“壮士英名歌八百;宗师遗泽被三科”。夏之秋逝世后55天,《歌八百壮士》一歌荣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评定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即被评为近百年来142首最佳音乐作品之一而载入音乐史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