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瓶颈在哪儿?

2011年07月07日 18: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初,在文化部与保监会公布的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里,“艺术品综合保险”名列其中。对于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本报曾于3月10日在投资收藏版刊发《谁来为艺术品安全“护航”?》一文披露,作为首批试点的3家保险公司中,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通了艺术品投保服务,其他两家或正在研究和设计相关险种,或在计划开发。前不久,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临时展出的7件现代工艺品失窃,又一次引发了对艺术展品保险体系的拷问——

  在日益红火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砸大钱买艺术品不是问题,但要想给高价格的艺术品投保却是难上加难。近日,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全球风险合作伙伴、安盛艺术品保险集团协办,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承办的“博物馆及艺术品仓储业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上,国际著名的法国安盛艺术品保险集团的专家、负责人以及国内艺术品市场专家,共同探讨了全球艺术品展览和仓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国外经验: 重视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担

  据了解,艺术品保险主要承保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艺术品直接损失,保险对象包括投保人所有、代他人保管或其他人共有而由投保人负责保管、展览、装卸、运输的艺术品。

  全球风险合作伙伴分区总监西蒙·米尔斯以毕加索的画为例,分析一件艺术品在展览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风险项目,“若毕加索作品来到中国,保险公司需要知道在会展过程中的风险是什么?展会地点风险是多少?正如大家所知,艺术品将面对的损失,有时不只是盗窃,很多时候损失问题是出现在送往展地的运输过程当中,展览地点环境是否达标等等,任何的问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中国将会面临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

  记者了解到,欧美国家保险公司接受艺术品保险业务的一般流程是:接到保险申请后,保险公司会聘请独立的艺术行业顾问进行价值评估,查阅申请表以及艺术作品的“身份证”和专业交易机构出具的原作保证书及历史交易记录。

  “在英国的艺术品市场中,针对一种类型的物品,或者一个时期的文物,拥有专业的艺术品评估机构和第三方经纪人。有时是个人,有时是提供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的各种机构。同时,国外的拍卖行业也担负着鉴定估值的工作。” 安盛保险有限公司(英国)总裁安娜贝尔·苏詹妮说,“所有的评估服务在保单里被介绍得很清楚。在出保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谁拥有这项艺术品,最终决定用何种方式来补偿、修复或者替代的服务。购买保险意味着风险转移,一旦出现损失,保险公司一定会给他们提供赔偿。”

  国内需求: 评估、认证机构匮乏

  针对国外已形成的较成熟市场,中国的艺术品保险仍十分缺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说:“去年,在艺术北京经典博览会上,曾有一家德国画廊想在中国为艺术品进行保险,但却未找到一家公司能提供可行的服务。”这同时也是当下国内艺术博览会组织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圆点美术馆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外艺术品不同的参保标准,使美术馆在国内外双边的互展中常常遇见困难。

  据了解,在国内,大部分文物展览的承展单位是国有的博物馆,对于大部分受展艺术品也只能象征性地上保险。原因之一是文博单位预算中所列的保险费用有限,很多博物馆无力承担高昂的保费,而有限的经费只能勉强应对展览的筹备、设计、制作,根本不可能为文物展品支付高额的保费。此外,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用于保费的专项资金评审过程非常漫长,但保费是要随市场变化的,有可能前年通过的评审,今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并且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缺乏对于保险安排的相关规定,多数展览主办方的预算中并未列出保险支出。

  虽然在国内对于大型的艺术品展览,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开始介入,但横亘在投保者和承保单位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艺术品没有价值标准体系和认证机构。“艺术品保险是建立在完善的鉴定与评估体系之上的,而国内没有一个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体系,也没有评估文物价值的权威机构。”孟海东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保障,比如艺术品的仓储、艺术品的物流以及艺术品的保险等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发展,将会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规范的发展最大的问题。”

  深层原因: 难以逾越的人才坎

  去年,文化部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事业的相关政策中曾提到对艺术品保险业的促进工作,而针对艺术品保险的单独政策还未出台。既然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和认证机构是艺术品保险的两大制约因素,那么,为什么国内就不能建立一套价值评估体系,设置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呢?

  建立评估体系、权威认证机构的核心就是“人”。据了解,目前国家认定的专家都集中于两大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和一些国有博物馆中。这些人才具有评估艺术品的价值及从事艺术品修复工作的权威性。但是,这些人身份大多属于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保险公司做鉴定,属商业行为,这又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是个迈不过去的门槛。

  而在欧美的艺术品保险体系,恰恰也是围绕着“人”来运作的。据安娜贝尔介绍,安盛公司不仅有成型的艺术品保险产品,有专门的部门来经营,还有精挑细选出来的标准极高的团队来进行评估和修复。“对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而言,急需独立的评估者和艺术品修复师。因为每个地区历史和文物特点不同,更多需要在当地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安娜贝尔说,“价值的评估、真伪的断定有团队支撑。修复师都是行业中顶尖的、有极高信誉和良好记录的专家,这些人可以来自政府修复部门,也可以与外部客户合作。”

  机遇到来: 谁将分走一杯羹

  2008年,安盛集团仅在欧洲的保费收入就达上亿欧元,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值已经达到1694亿元,假如按照艺术品总价值的50%参保,其即将产生的利益也十分惊人。针对中国市场,安盛曾经表示,如果启动中国艺术品保险这块业务,他们希望成为我们的国际分保的首选公司,共担风险。显然,作为长期、专业的保险服务公司,安盛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是一块成长中的大蛋糕。国内资源的匮乏,使目前正在形成的巨大的市场蛋糕将被国外的保险业分走。

  “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市场。”孟海东说。据他介绍,再过几年,保险公司就会开始重视艺术品保险的问题,因为看到挣钱的机会来了,将来在博物馆之间的、收藏个人之间的出借、运输、展览等行为,都需要用到保险。

  “只要有市场,评估标准、评估机构,一切都会应运而生。”安娜贝尔对这一点很笃定,“艺术品保险出现是一种艺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需求,近10年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在花高价购买艺术品之后,就会出现艺术品保障的需要,自然就催生了艺术品保险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品保险目前的普及还是不够,接受也不是很全面,主要还需要建立商业的环境和设施,要发展代理经纪商,还需要对艺术品保险这个概念进行推广。欧美的保险上升也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状况。我相信在中国,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  李  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